成都推出礼遇“十条”提升工匠尊荣 包括子女教育优待 免费乘车等播
子女上学享受教育优待政策,在指定三甲医院挂号、收费、取药享受“优先窗口”服务,免费乘坐市内城市轨道交通工具和市内公共汽车……近日,成都市出台《成都市礼遇“成都工匠”十条政策措施》(以下简称“十条政策”),从10个方面对“成都工匠”给予礼遇。
这10个方面包括:鼓励在蓉落户、子女入园入学、发放“成都工匠卡”、便捷就医服务、方便交通出行、丰富文体生活、关注身心健康、增强保险保障、促进学习交流、建设成都工匠公园等。
“这些都是工匠们的现实需求。”成都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出台“十条政策”旨在贯彻国家人才优先发展战略,营造尊崇工匠精神的社会氛围,为工匠队伍提供更好的家庭保障、工作保障、待遇保障。
目前评选出的1812名“成都工匠”将成为“十条政策”的首批受益者,未来还将有更多的工匠享受这些礼遇。按照成都市的计划,到2022年,将培育评选市级工匠3000名。
据悉,这是全国首个针对产业工匠出台的人才礼遇政策。今年10月11日召开的成都市政府第147次常务会议,曾专题研究审议了有关“十条政策”的议题。会上,成都市市长王凤朝说,加强对技能人才的礼遇服务能够进一步完善人才激励机制,进一步增强成都市对技能人才的吸引力。
社会各界在探讨职业教育发展、技能人才培育相关的话题时,技能人才的境遇常常是绕不开的节点。不久前,《中国青年报》教育科学部在面向全国职业院校学生就业意向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六成的受访学生表示不愿选择当“蓝领”。
多重因素导致职业院校学生不再青睐“蓝领”:61.9%的受访职业院校学生因一线工作枯燥单一而不愿意去制造业基层,61.04%的受访职业院校学生对制造业基层的工作前景不看好,52.87%则是觉得工作环境差,40.01%认为基层工资低,31.35%则因为工作中交友圈子太窄而不愿去一线工厂。
“宁愿送外卖,也不进工厂。”这是成都市劳动和技能竞赛服务中心主任罗晨在调研时观察到的现象。他说,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工匠是朴实的劳动者,工厂的条件差,企业有纪律约束,再加上社会地位不高,导致很多大学生毕业后不愿从事一线技能工作。
而与此同时,很多行业、企业面临一线技能人才稀缺的困局。罗晨到企业调研时,常常听到企业诉苦缺乏技能人才,尤其是一线的操作员工。
为了突破这样的困局,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不少政策举措。今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建设技能型社会,弘扬工匠精神,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作为全国首批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全面试点城市,成都市在2018年推出了“成都工匠”培育五年计划,对工匠人才在培养、引进、竞赛、评价、使用、激励、保障等作出制度安排,旨在加快构建一支规模结构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
罗晨介绍,成都市总工会长期坚持推进产业工人的技能素质提升,例如万人免费培训、百万工人技能竞赛等,建立了工匠学院和工匠公共实训基地,促进引导技能人才素质和技能的提升,从“校企合作”提升到“产教融合”,打造了一条闭合型技能人才链。
“十条政策”发布后,罗晨注意到,很多“成都工匠”感到振奋,向他询问什么时候可以发放享受政策的凭据“成都工匠卡”,一些高职院校的教师也在向成都市总工会询问评选“成都工匠”的政策细节。
罗晨表示,相信随着“十条措施”的施行,会慢慢打破人们对于工匠的刻板印象,在社会上营造尊重劳动的社会风气,提升“成都工匠”等技能人才的职业尊荣感和社会认同度,让更多的老百姓看到当技能人才是宝贵的,是有社会地位的,是受人尊敬的,从而引导更多技能人才走上生产一线岗位。(记者 王鑫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