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龄追星族易成诈骗新目标:团伙分工明确 有嫌犯为未成年人
小茵,13岁,加入“某明星应战黑粉群”,被骗8.1万元;
小萝,12岁,参与“明星粉丝充值返利活动”,被骗4.7万元;
小夏,13岁,参加QQ群“网红过生日充值返现活动”,被骗5万余元。
……
最高人民检察院近日发布前三季度办案数据显示,一些不法分子专盯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追星族,诱骗扫码,实施诈骗。
《工人日报》记者日前采访江苏、广东两地检察机关,检察官还原了此类案件的精准施诈过程。低龄、“饭圈”、犯罪链条环环相扣、诈骗金额大,成为关键词。
1小时分20笔转账8万多元
2020年12月5日,江苏宜兴的苏女士(化名)查看手机突然发现,前一晚自己的银行账户发生多笔异常转账,而进行操作的竟是自己13岁的女儿小茵(化名)。
小茵是国内某流量女明星的粉丝。疫情期间,她在上网课的间隙被拉入一个名为“***(该女明星名)应战黑粉群”的QQ群,群里大多数都是该女明星的粉丝。群管理员每天在群里发布充值返利的消息,称这是“明星回馈粉丝的福利”。
小茵很动心,在群里回应了几句。很快,群管理员发来好友申请,要求“私聊”。小茵先用自己手机里的零花钱参加了“充100返888”的活动,对方提供了一个二维码让她扫,之后又告诉她,需要再扫一次“激活账户”。
扫了几次码后,群管理员突然告诉小茵:“你是未成年人,不能领这个福利,只能拿父母的手机扫码领钱。”小茵有些为难,对方这时严厉地告诉她:“你已进入了激活领福利的程序,如果取消,将每个月扣1000元。”
小茵害怕了,在一个深夜偷偷拿走了母亲的手机。此后,她完全听从了群管理员的步步“指导”。在12月4日23时至次日0时左右,小茵前后转了20笔共8.1万余元,其中金额最大的达9999元,最小的为1元,不仅银行卡里余额被转走,还“被开通”了“花呗”和“借呗”,产生了贷款。
在广东佛山,12岁的女孩小萝(化名)遭遇了相同的骗术。2020年4月,她被同学拉入一个QQ群,参加“**官方评选人气明星”,群里要求粉丝拉人进群参与投票。之后,群里又发消息说明星为了报答粉丝搞返利活动,“充300返1888”。
小萝先用自己的手机操作转了300元,对方说要用父母的银行卡确认身份才能返现。按照指示来回操作之下,小萝用父母手机共转走4.7万元。
“渔夫建塘”等待“杀鱼”
佛山市禅城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吴佩莲是小萝被骗案的承办检察官。她介绍,2020年4月至5月期间,犯罪嫌疑人陈元(化名)等人在QQ群发布“明星感谢粉丝”“网红生日回馈”等消息,以充值返现的手段对全国各地17人实施诈骗,其中包括11岁至15岁的9名未成年人。
在小茵被诈骗案的办案过程中,检察机关同样发现,诈骗分子专盯低龄追星族实施精准诈骗。被害人中年龄最小的11岁,最大的不到14岁。而令人吃惊的是,几名犯罪嫌疑人同样都是未成年人,最小的才15岁。
“未成年人骗未成年人,诈骗分子对同龄人的心理把握得很准。”宜兴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官张沛平说。
曹阳(化名)作案时不到18岁。2020年3月至12月期间,他加入一个诈骗团伙,专盯13岁左右的追星族。
团伙有着明确的分工。“渔夫”负责买QQ号建“明星粉丝福利群”;“拉人组”成员以3.5元一个人的价格,往群里添加未成年追星族,直至满200人建好“鱼塘”。
“渔夫”在群里发布充值返利的消息,“充100返888”“充200返2000”……开始“钓鱼”。
“对这些充小额返大额的虚假消息,成年人一般不会轻易相信,但小孩子很容易上当。”张沛平说。随后,诈骗分子寻找提供二维码的“码商”,将收款二维码发给进群的未成年人,待“鱼”上钩后“收网”。
当未成年人扫码付钱、询问返利时,“客服”会以“未成年人无法领取福利”为由,令未成年人用父母手机扫码,并以“未收到验证码”“支付未成功”为幌子,要求未成年人多次扫码。至此,完成“杀鱼”。
曹阳做过“码商”,也做过“客服”,共诈骗11.6万余元,其中,在未满18周岁时诈骗近6万元。2021年5月20日,法院一审以诈骗罪判处曹阳有期徒刑3年6个月,并处罚金3万元。曹阳未上诉。
低龄追星族的钱为何“好骗”
小萝被诈骗案中,“码商”陈元负责给上游诈骗分子提供收款码;他手中的二维码则来自其下游的3个“码手”;陈元直接联系的是“中介”王某,负责收集诈骗分子需求后“发包”给“码商”。
“为了逃避侦查,‘码商’每次所用的收款二维码大多数来自各地的小商店。”吴佩莲告诉记者,“码手”会找到小商店店主,编造各种理由“借用”其店铺收款码。有的店主不同意,“码手”便用手机强行拍下店铺收款码照片,钱一到账便要求店主转出。
2021年2月3日,陈元被法院以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1年6个月,并处罚金1万元;其他几名被告人亦获相应刑罚。
中国报告网《2020年中国粉丝经济市场发展规模现状及未来前景分析报告》显示,00后追星群体占比接近70%,而学生是粉丝的核心群体,占比过半。
“近年来,我们办理了不少针对未成年人实施的诈骗案件。”吴佩莲指出,“他们的钱为什么这么‘好骗’?随着手机和电脑使用的低龄化,未成年人进行网络游戏、网课、网络购物等时间长、频率高,加之未成年人心智发育尚未成熟、缺乏社会经验,防骗意识薄弱,遭受网络违法犯罪侵害的风险日益加剧。”
张沛平介绍,检察机关专门联合教育部门在全市中小学校、职业学校开展网络问卷调查,了解家长对孩子使用网络情况的监护、教育情况。针对调查反映的突出问题,司法机关开展“菜单式”法治教育,分析网络诈骗的套路、拆解套路。通过以案普法,告诫广大青少年理性追星,同时提醒广大学生家长注意保管手机及支付密码,防止财产遭受损失。(记者卢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