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盱眙:产业园拓宽“致富路” “新农民”绘就幸福生活“新画卷”

52岁的梁其权是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人,在转行职业农民之前,他做过砖瓦工,跟着工程队四处揽活,基本常年不在家。而现在他所工作的盱眙县马坝镇永兴村,由两个临近的自然村合并而来。这几年,按照盱眙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规划,涵盖永兴村在内,盱眙县发力打造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作为推动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带动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抓手。曾经连不少老百姓都看不上的“农活”,又重新回归到大众视野,再获青睐。

产业园变身“富民园”

“我们家过去就住在村上,随着当地提出要将‘小田’整合成‘大田’,土地变碎为整,规模经营发展,整村都安置到马坝镇上去了。”听说老家的土地将由盱眙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有限公司承包经营,家在盱眙县马坝镇的陈红武动了回乡就业的念头。

陈红武告诉记者,过去在外面打工,一个月有四五千左右的收入。如今,除了收入高、离家近、好顾家,这个高大上的科技示范园,也是让他下定决心返乡种地的重要原因。“这几年,盱眙龙虾一炮而红,‘龙虾香米’的名气跟着水涨船高,政府在这一块投入可不小。跟着大势干,没问题。”

自2020年4月,江苏省盱眙县现代农业产业园获批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以来,当地先后成立了产业园创建领导小组、产业园专门管理机构以及产业园国有平台公司,组织管理日益健全完善。农民返乡种田,已不是过去传统农业那般“靠天吃饭”。

与此同时,在江苏省农科院、中国水科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扬州大学、国家粳稻中心等7家科研院的支持下,当地还成立了盱眙龙虾加工产业研究院、盱眙龙虾种苗繁育基地、张洪程院士(虾稻共生)创新基地、国家粳稻中心江苏分中心等4个科研合作平台,为虾稻产业聚力献智。如今,以虾稻为主导产业,产业园总产值达78.29亿元,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富民园”。

让农民回归农业,除了聘用制以外,盱眙还探索建立了股份合作经营模式,农户与合作社或龙头企业建立利益联结机制的比重达87.5%。截至目前,产业园内,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8328元,比全县高出42.1%;建成农民合作社235家、家庭农场121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34家;主导产业适度规模经营率达92.9%;农业保险覆盖率达94.5%。

新农村培育“新农人”

今年66岁的孙元华是盱眙县淮河镇明祖陵村村民,平时主要依靠儿子打工的微薄收入度日,一家人日子过得紧紧巴巴。2021年下半年,在孙元华家一路之隔的位置,开起了一家盱眙龙虾香米精制中心,得知孙元华的家庭状况,中心负责人孙小华主动邀请他来帮忙,赚点小钱,贴补家用。

“香米精制基本全自动。稻谷运来后,通过机器轰隆隆一顿处理,就能够完成开糙、抛光等工序,并把好米、碎米完全分开,最终筛选出的好米,一斤在超市能卖到10块钱。我们帮忙,也就是装米、搬运这类杂活,一天工作7小时左右。”孙元华说。

“是党的政策好,让我们过上了更好的生活,现在我们农村再也不是原来的样子了。”如今,孙元华的居住场所也实现了从自建平房到集中居住区“小二楼”的转换。

“以前就过年热闹,现在不一样了,村里也有不少生面孔,平时也热闹多了。”孙元华说,特别是每年春夏交替之际,中国盱眙国际龙虾节都会在明祖陵村举行,每到那时,村里跟过年一样。“除了生面孔,还有新职业,你看村里摆的那一个个玻璃房,一到吃龙虾的季节,里面都是架着手机直播的网红和草根农民。虾和稻给我们带来了太多。”孙元华说。

“盱眙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还涉及引导新型经营主体入园创业创新,开展适度规模经营,探索新型合作模式等多个联农带农方面,未来会给地方居民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培育更多职业新农民。”据该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朱耀介绍,2022年1月21日,根据《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关于认定第四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通知》,对2020年创建的18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予以认定。其中,盱眙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入选,系淮安市唯一入选的园区。

接下来,盱眙县将聚焦补链强链,坚持一产向前端延伸,二产向两端拓展,三产向后端开发,推动盱眙龙虾产业“二次创业”。同时,引进培育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提高精深加工水平,开发盱眙龙虾系列衍生产品,推动线上线下同步发展。(盱眙县政府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