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村入巷”!湖州创新基层治理模式

几名外来务工人员因被拖欠工资,日来到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分中心寻求帮助。法官审查工资清单等证据材料后发现,这起纠纷事实清楚、法律关系明确,但涉及人数众多,若不及时处置可能会激化矛盾。法官当即联系企业负责人,经过一番释法说理,双方达成和解协议。当天,吴兴区织南法庭依法对双方达成的协议进行司法确认,出具具有强制执行效力的司法裁定书。务工人员拿到了工资,还拿到企业支付的相应补偿。

不打官司,化解纠纷。年来,湖州强化矛盾纠纷源头治理,及时化解社会风险隐患,于2020年在浙江率先实现基层法院诉讼服务中心成建制入驻县级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同时,积极创新基层治理模式,不断下沉司法资源,278名法官“走村入巷”,对接划分180个区域589个村社,打造由联村法官、执行员、调解员、网格员参与的“四员”联动模式,开展“联合巡诊”、诉前调解等活动,把矛盾纠纷预防在基层、化解在萌芽。湖州全市法院连续3年实现民商事一审案件收案量两位数下降、万人成讼率列浙江第三低位、诉前化解率和民事可调撤率列浙江第一。

“真没想到官司还没打,问题就解决了。”日,一起交通事故纠纷的当事人老王十分惊叹法院解纷效率之高。采用诉前司法鉴定,湖州市南浔区人民法院仅用5个小时就促成各方当事人达成和解。

年来,湖州创新在民事案件中全面推行诉前鉴定制度,在矛调中心诉讼服务区域设置诉前鉴定窗口等,实现提升诉前鉴定使用率、诉前化解率“双赢”格局。2021年共有1427件案件适用诉前委托鉴定流程,调解成功率超过71.6%。针对道交、医疗损害、工伤、建设工程、保险等纠纷易引发专业争议、鉴定需求密集等特点,由法院诉前调解指导人员联系相应专业、行业等调解组织,及时向当事人释明诉前鉴定优势,推动调解组织借力诉前鉴定促进争议实质化解。

同时,湖州深化司法确认,扩大调解主体适用范围,突破调解金额和级别管辖的限制,试行行政争议、息诉罢访协议司法确认制度。深化繁简分流,构建“智能+人工”的识别机制,提升矛调中心就地速裁比例。通过法庭入驻机制在矛调中心嵌入执行职能,构建“自诉为主,公诉为辅”的打击拒执高压态势,2021年办理拒执案件201件,保持在浙江前列,倒逼合同当事人自动履行义务,从源头上降低纠纷成讼率。(陆晓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