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贴超18亿元!国家出手→

去年秋天,河南遭受了特大暴雨引发的洪涝灾害,河南多地的冬小麦播种时间推迟,被誉为“中原粮仓”的河南,粮食生产是否平稳,是关系全国粮食增产增收的关键。眼下正是小麦生长的关键时期,曾经遭灾的地区现在小麦长势如何呢?

河南小麦弱苗多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栏目视频

浚县古称“黎阳”,因为卫河、淇河等多条河流流经这里,土地肥沃,自古以来就是中原粮食的丰产区,有“黎阳收,顾九州”的美誉。

2021年7月,一场突如其来的特大暴雨侵袭了这里,浚县境内的5个蓄滞洪区全部启用,80多万亩农田被淹没,多个村庄被冲毁。

2022年2月份,距离洪灾过去了半年时间,当记者再次来到浚县的时候,麦田已经是一幅生机盎然的景象。

东风村是浚县小河镇的农业大村,全村有720户,2900多人,耕地面积有3000多亩,去年受洪灾和风灾的双重影响,农作物几乎全部绝收。

按照惯例,每年的10月8日到15日,是当地播种冬小麦的季节。但当时,农田里积水十分严重,虽然地方政府组织各方力量全力排水,但播种时间还是晚了,最严重的地方,到十二月初才播下去,足足晚了两个月,村里的小麦苗情普遍偏弱。

根据浚县农业部门统计,截至2021年12月底,全县播种小麦103万亩,虽然播种面积与往年基本持平,但其中有88万亩属于晚播小麦,而且弱苗占了70%。

河南:“小麦医生”壮苗忙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栏目视频

为促进苗情转化升级,努力夺取夏粮丰收,今年年初,农业农村部启动“科技壮苗”专项行动,卫辉市组织“科技壮苗”小分队和区域站农技人员,分组到各乡镇村进行科技包村服务。

这段时间,河南省卫辉市农业农村局柳庄区域站站长许海滨和其他的66名农技人员可以说得上是最忙碌的人,整天奔忙在田间地头上。每人管理5到8个行政村,负责近万亩农田,任务只有一个,就是指导“壮苗”。

河南省卫辉市农业农村局柳庄区域站站长许海滨

去年11月、12月及今年1月,卫辉市整体气温较往年偏高、光照适宜,晚播弱苗向好转化比较快,整体苗情其实是远好于预期的。眼下,小麦即将进入返青、拔节和灌浆三个关键生育期,丝毫不能松懈。

许海滨发现纹枯病和茎基腐病,是当地小麦高发病。因为土地被长期水淹以后,土壤中的氮、钾等有益元素容易流失,土地里的病菌反而增多,增加土壤肥力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卫辉市农业部门给每亩小麦补助11公斤化肥,并加大了种植技术的培训。

争分夺秒壮苗的不仅是许海滨,鹤壁浚县东风镇小河村也迎来了专家的指导,小麦的苗情一天天变好。

通过冬小麦“科技壮苗”专项行动,截至3月15日,浚县一类苗由越冬前的30万亩增至40万亩,二类苗由原来45万亩增至50万亩,三类苗由原来28万亩降至13万亩。“科技壮苗”行动效果明显。

在河南多地的走访调查,记者发现,在对小麦进行镇压、施肥、喷洒农药、灌溉的过程中,大型机械的运用,正在更快地替代传统的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耕种模式,无人机喷药、自主性灌溉、大型喷淋机的使用,极大提升了壮苗行动的效率。

浚县王寺庙庄村,新枝种植专业合作社里自走型喷药机、播种机、收割机等农用机械一应俱全。今年,合作社理事长梁新枝家一千多亩小麦,也播得晚,苗情同样很弱,但有了这些机械装备,让梁新枝对稳产保收底气十足。

2月中下旬,农业农村部组织了5个调研组,分批下到河南各受灾地区进行调研、指导。通过实地走访,专家们对于未来小麦苗情由弱转壮,对夏粮生产充满了信心。

据卫辉市农业部门统计,截至3月15日,卫辉市一类苗由越冬前的5万亩增至34万亩,二类苗由原来10万亩增至14.5万亩,三类苗由原来35万亩降至1.5万亩。三个多月的时间里,卫辉市开展的冬小麦“科技壮苗”专项行动取得明显成效。

为了缓解种粮户的后顾之忧,卫辉市还将小麦和玉米等主粮纳入了统保范围,给今年粮食保产稳产再上一把安全锁,他们给小麦买了保险。小麦保额每亩1000元,玉米每亩950元。

【半小时观察】:多管齐下 筑牢“粮仓”

根据农业农村部的数据,去年河南省小麦总产760.6亿斤,占全国小麦总产的27.8%。可以说,稳住了河南的小麦生产,就基本稳住了粮食生产的基本盘。在记者的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到,为了壮苗,从中央到地方,从田间到地头,从农技人员到种植户,都在和时间赛跑。当前,河南多地苗情正在由弱转壮。同时,为了应对农资市场价格上涨的形势,保障种粮农民合理收益。中央在近日,还给河南省下达了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资金18.7亿元。

用科技稳粮,用政策托底,稳住粮食安全这块中国经济的压舱石,就能牢牢把饭碗端在自己的手上。中国经济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自然就有信心和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