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东|专访陈尔真:上海感染者日增两万,方舱能否满足需求
作为上海集中隔离点医疗救治组组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副院长陈尔真是上海“方舱”建设的“救火队长”,眼下,他新的一站是国家会展中心(上海),这里即将成为一个有5万张床位的超级方舱隔离点。
4月8日,上海通报前一天新增阳性人员超过2万例,紧锣密鼓的方舱建设能否满足收治需求?如此巨型的方舱医院,如何保障感染者入住后的治疗和生活?大江东工作室再次专访陈尔真。
陈尔真接受大江东采访。顾海民摄
大江东:规模如此庞大的方舱医院,咱们将如何保障感染者入住后的治疗和日常生活?
陈尔真:这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容量也最大的方舱医院。一共14个舱,将来住满新冠感染者要5万多人,医务人员要五六千人人,还有保障人员近万人,加起来要六七万人,这和平时开一个大型展览会规模相近。
要确保安全,不能发生次生灾害,我们必须做得更细、更实,把很多细节,对问题的预案,以及可能突发的情况,必须要多加思考,要有很多应对措施。
同时,要努力改进感染者的居住环境。随着方舱医院一个个建设,我们的经验越来越丰富,尽量把硬件条件做得更好。比如卫生设施,很多市民一下子会不适应,与家里的环境区别太大,但我们在尽力改进。比如说洗澡、如厕的问题,这次肯定比之前好多了。洗澡,可以满足基本的淋浴要求,比如女同志10分钟,男同志5分钟,提高周转率,但总比没有要好。在无障碍通道方面,比之前也有很大改进。如果说上海最早的方舱医院是1.0版本,后来发展为2.0,这次就是3.0版本了。
管理流程也不断完善、优化。方舱建成后,后勤保障非常重要。这么多人吃喝拉撒,需要多少物资?要保障这么多人得到有效医学观察,一旦有了突发的医疗救治,要有多少医疗装备?怎么合理安排我们的人员?我们既不能浪费宝贵的医护人员,也不能增加他们暴露的风险,必须保障到位,规范防护。
大江东:现在有多少外省市支援到这里的医护队伍?如何妥善管理?
陈尔真:我们的需求大概是5000人左右。最关键的是把这里快速建起来,不能让人家来了在外面等着,衔接一定要做好。人力资源管理这一块,非常有挑战,信息保障也非常关键,还包括核酸检测,六七万人每天测一次核酸,量也很大。
我们经常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那么对(方舱医院)这么一个庞然大物,有很多很多细节,方方面面都要考虑,如果管理不恰当,那效果就非常非常差。市里非常重视,有专班,方方面面在协调。通过这些努力,我相信在建设过程中不断探索经验、细化管理手段,确保这个方舱,能安全有序开张使用,为上海抗疫这场大仗发挥作用。
大江东:上海目前的方舱也比较多了,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体系?够不够用?
陈尔真:上海目前是一个市、区两级的方舱医院体系建设,像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世博展览馆、花博会复兴馆、临港洋山特保区是比较大的——这五大方舱,加起来可以容纳8万多人医学观察,这是市级层面管理。同时,每个区都要建设相应的方舱,从目前资源来说,上海可以有40多家方舱,大小不一,总床位有十几万了。
接下来,方舱将是一个“有进有出”的状态,已经有很多人开始出院了。大家比较关心,方舱建设能不能满足上海新增阳性人员的需求,最关键的,我觉得是我们前期防控措施、人的活动限制做到位了没有。如果仍然有感染者在社会上到处流动、到处传病毒,每天还会有大量新增出来;如果大家都配合防疫,足不出户,我相信,传播速度减慢之后,拐点会早一点来。
对于传染病来说,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染者,这是国际通用的手段,这3个“顶梁柱”中,控制传染源,就是“应隔尽隔”;切断传播途径,就是要控制人员流动。
物表传播也可能是一个途径,取决于其所处的温度、湿度、材质,这方面的基础研究要加强。到底还有没有其他途径?病毒有没有“暗度陈仓”?我们还要继续加强研究,看有没有我们没发现的,被忽略的传播途径,这一点非常重要。
大江东:现在无症状感染者占比已经非常非常高了,与此前情况不同?诊疗标准是否有变化
陈尔真:上海大规模疫情已经20来天,这个过程中,我们对病毒的认识也在深化。应该根据患者的特征、经验的总结,需要从诊疗上做很好的规范,在管控隔离上,也应该有相应的变化,包括院感防护制度等方面,应该根据科学的数据进行分析,提供好的应对办法,这有助于科学精准地应对目前的疫情防控形势,将来也可以完善我们的防疫体系。制定更加科学性、可操作性、有效的诊疗方案,以快制快。
大江东:随着大量病患出现,医护人员工作强度也很大,应该怎么防范院感?
陈尔真:从管理角度来说,院感是不允许发生的,这毫无疑问,如果连自己的员工都不能保护好,让他们安全的工作,那还打什么仗呢?
我们保护医护的安全,是为了救治、保护更多病人。但作为一场“战争”,也许难免会有“伤亡”“物损”。如果后续发生个案的院感,我们首先要分析原因,为什么会发生?要从硬件、软件、人员等多方面来分析,比如基础设施建设对不对,会不会到处“漏风”;流程对不对,设置是否合理;人的依从性怎样,口罩佩戴、防护服穿着是否规范……具体问题要精准对待从快解决,要有科学客观的分析。
不允许犯错误,这毫无疑问。必须严格要求、严格标准。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怎么样来分析犯错误的原因,是可防还是不可防?怎么从失败当中吸取教训?
最近,我虽然特别特别忙,还是看了《长津湖》——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下,我们都打败了敌人,那么,现在我们面对“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我们依然要用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胜利。
大江东:我们已经还会陆续迎来很多出舱转阴的市民,对于他们自己和社会,如何看待这个过程?
陈尔真:疫情,从专业角度来说,也是某种灾害。所有人碰到这样的灾害,心里都会有一个应激反应。即便不到方舱隔离,即便封控在小区里,也会觉得郁闷,这是灾害之后常见的心理反应。
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心理反应。有的人会一直焦虑,有的人可能睡一觉就什么都忘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人会永远记得这一段,有的人就没什么。我们必须要有心理的团队,志愿者的帮忙,这是一个社会系统性工程。建立一个心理援助团队,帮助大家解决疫情过后的心理负担,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一个“灾后重建”的重要过程。
那么出院的病人,就按规定回到社区、回到家里按要求进行健康管理。相信随着我们方舱医院的建设和运行,我们很快就会迎来一个出院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