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者正青春·解困惑 促扎根】高原巡线,我被雪“打”了

贺诚昊在进行带电修补导线作业。资料照片

【奋斗者正青春·解困惑促扎根】

讲述

华北电力大学2014届学生贺诚昊

2014年,我从华北电力大学毕业后离开家乡,独自一人来到海拔2261米的“海藏咽喉”——青海西宁,在国网西宁供电公司输电运检班开始了人生的新阶段。

在西宁公司工作将近8年了,我先后从事输电线路带电作业、输电线路运维以及输电线路智能运检等工作,组织开展线路特巡100多次。时间久了,我对高原已经没了初来乍到的好奇,但在雪山深处的巡线经历却深烙在脑海中。

这里工作环境、生活环境的艰苦,都“投射”在我的脸上——每到冬天,总有朋友问:“小贺,你的脸咋了?几天不见,怎么变得又黑又红?”

“我被雪‘打’了!”我总是指着脸上的几处脱皮,打趣地回答道。

雪还会“打人”吗?且听我慢慢道来!

受强冷空气和冰冻雨雪天气影响,每年冬天,西宁地区多条输电线路都会出现严重覆冰。我们每天都要赶赴海拔3800米的拉脊山、达坂山等重要线路通道,加大对线路的特巡力度。

巡视路段山道崎岖,车辆毫无用武之地,我们只能徒步前行。山上有些地方积雪达几十厘米厚,一脚踩下去,雪顿时没过膝盖,强劲的冷风灌进嘴里,连话都说不出来。

积雪对太阳光反射率很高,尤其是洁净的雪,反射率能达到95%。这种情况下,雪面的光亮程度几乎接近太阳光,微微下洼的积雪面比普通雪面反射的阳光更集中、更强烈,就算是阴天,雪面的反射也极易伤害眼睛和皮肤。人走到跟前,脸上很快就会火辣辣的疼,像是被呼了一耳光,红肿肿的,总得脱层皮。

这不就是被雪“打”了吗?这威风凛凛的、给人“下马威”的雪呵!

每次向亲朋好友讲起被雪“打”了的经历,大家都会突然安静下来。我赶紧安慰他们:“可别担心,不过脸上脱层皮而已!但巡线很有成就感啊。只要电网能安全稳定运行,我就不枉被雪‘打’!”

这个小插曲,只是我们工作中万千困难的冰山一角。

在暴雨肆虐的极端天气里抢修线路、因高原反应在巡线途中流鼻血不止、在无人区断了信号和外界失去联系……记不清有多少个白日攀爬于铁塔和带电导线上进行检修,记不清有多少个深夜挑灯夜战:导线断股了,绝缘子损坏了,弹簧片脱落了……所有一切都是高空作业,需要的不仅仅是过人的胆量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还要有高超的技艺。

此外,处理缺陷、登记缺陷内容、讨论缺陷原因、讨论缺陷修补工作……晚上加班加点处理班组日常事务,编写科技项目资料,也是常事。

看到我们经常加班到晚上12点以后,有新员工感慨:“怪不得你们参加工作不到两年,却什么都懂。”其实,这样的工作如一日三餐不断循环,不需要掌声和夸奖,只为尽心尽力避免任何事故。

要问心里有没有矛盾过?那当然也免不了。有时候,虽然有“初生牛犊”的十足劲头,却也为坎坷阻力而叹息。

工作压力大、任务重,无暇顾及生活休闲和亲朋交际,时间久了,难免遇到周期性疲惫。高原海拔高、沸点低,吃的东西几乎不能100%煮熟,长时间下来,肠胃终于提出了“抗议”。看着每年体检报告上的诊断和医嘱,我不得不加入了“养生青年”行列。

但是,热爱让人风雨兼程。每每遇到困难,我都会反复告诉自己:我是电力人,选择了就要坚守。脚下的万家灯火,就是我要呵护的“诗和远方”!

(本报记者晋浩天采访整理)

对话

贺诚昊:

我从《奋斗青春无悔抉择》栏目报道中,认识了返乡带领乡亲们致富奔小康的齐晓景,感同身受,也无比钦佩。特别想请问齐老师:“您是如何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的?当艰苦环境超乎想象的时候,在梦想与现实之间,如何尽量达到平衡?”

内蒙古科尔沁镇乡土人才孵化中心主任、“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齐晓景:

回顾十几年创业过程,有很多困难,但我却对痛苦感没有特别深的记忆。我想,是因为在创业过程中收获更多的是充实感、满足感和幸福感。

我大学毕业放弃城市生活回农村时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干出个样来。一路上,经历过种种考验:合伙人退出、因疏忽导致大棚颗粒无收、试种品种不理想、辛辛苦苦种出的东西卖不出去……每次遇到困难,我性格里的倔强劲儿就冒出来了。

失败一次又怎样?那就吸取教训、举一反三、下次绝不再犯!

技术不行怕什么?那就认真学,一点点记、一次次练,总有掌握的时候!

东西难卖怎么办?那就千方百计拓市场,酒香还要会吆喝!

总之一句话:关关难过关关过,办法总比困难多。

我打心眼里喜欢农业,热爱并享受着自己的事业。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不断学习,以便更好地把握方向和机遇。我搞合作社、办家庭农场、做乡村旅游,每次都不是拍脑门的决定,而是认真学习国家有关文件后捕捉到的机会。

梦想与现实之间总会有差距,但只要肯坚持,坚定初心,梦想终会实现。所以,去学习吧,去闯吧,去干吧!人活着,总要做点什么、尽量做成点什么。让我们同行、共勉!

(本报记者陈晨采访整理)

(编辑 魏如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