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播报!古韵新声话长江 | 江天一色“入”茶盏

临江品茶,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诗人云,茶烹江水活;文人说,江色映茶锅。

她说,感觉自己目光所及的江景好像都能被收入一盏茶中——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前不久,我跟朋友一起骑行到江心洲,坐在江边上,把我们带去的茶具摆上,在江边品茶。当隔着江去看对岸的时候,我感觉长江带给了我有无限种可能,它可以很广阔,也可以‘触手可及’。”

国家高级茶艺师、南京市新城中学茶艺选修课老师周静回忆道,那天与友人坐在江边,一边品着茶,一边隔着奔涌的江水望对岸的高楼,突然生出一种“大隐隐于市”的体会,“感觉长江既可以是惊涛骇浪的,也可以是静谧的”。

茶与水,总是相依相伴的,能与名茶相配的名水,“茶圣”陆羽所爱的“南零水”堪称一绝。

在今天的镇江金山寺外约500米处,有一汪中泠泉。中泠水即南零水,在唐代时就已名满天下,深得陆羽所爱。彼时的中泠泉,位于扬子江心波涛最险处,据传是“万里长江”中独一无二的泉眼,用它沏的茶清香甘洌,绝非他水所及。

据唐代张又新的《煎茶水记》记载,仰慕陆羽的李季卿,曾在润州与其偶遇,便命将士划船“深诣南零”为陆羽取水煎茶。但江上波涛汹涌,取得的南零水洒了一半。大概是为免于责罚,将士便掺入岸边江水企图鱼目混珠。而陆羽仅仅是用勺子舀了舀水便揭穿道,是江水不假,但此水并非是南零水,倒像是临岸的江水。

“陆羽对喝茶是很讲究的,他要喝什么地方的水,就一定要什么地方的水。”周静笑说,这段记载确实有些“神乎其神”,不过,“不同的水、不同的器皿,沏出的茶都是不一样的”。

周静的工作室陈列着许许多多的茶具。各式各样的茶壶、不同种类的茶盏,无一不诉说着她对茶的热爱。

近几年,随着影视剧《梦华录》《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热播,宋代人“玩出花”的点茶、斗茶勾起了很多人的好奇心。在周静看来,这是一件好事。“这能让大家对茶、对茶文化有更多、更深的认识,也让大家认识到:‘原来,点茶还要数我们宋代是最牛的’。”

不同于我们现在喝茶时采用的泡茶法,宋代的饮茶方式,在唐代的煎茶、庵茶、煮茶三种方式的基础上又“迈进”了一步,发展成了雅致的点茶法。“点茶可以称得上是茶艺的巅峰,它的工序也比较繁复。可以说,宋代人想喝上一盏茶真是太不容易了。”周静介绍道。

“简单来说,如果我们按照点茶法来品茶,要先炙茶、碎茶、碾茶、罗茶,将茶饼‘变’为极细的茶粉末。这还只是备茶的阶段,接下来的工序才是点茶的‘重头戏’。”周静说,“我们要用到执壶、茶盏、茶筅这几样东西。在将茶粉末舀入茶盏以后,我们要用执壶向茶盏里注水7次,第一次注水时用茶筅把茶粉末和水调成茶膏,接下来的每一次注水都是用茶筅击拂茶汤,直到形成绵密持久的沫浡。然后你可以选择直接喝,也可以在沫浡上‘作画’,或者互相比拼谁的沫浡更白、更不容易散等等,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斗茶’‘茶百戏’。”

周静感言,宋代人的点茶,看上去更像是那时候“人人皆可玩的游戏”。“能把这种美带给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其实我觉得是挺自豪的一件事情。”

古今交融,展现别样的“长江之美”。“古韵新声话长江”栏目是“长江大保护 绿色共成长”行动计划的系列活动之一,每周推出一期。

“长江大保护 绿色共成长”行动计划由江苏省生态环境厅、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教育厅、共青团江苏省委、省妇联、新华报业传媒集团等共同主办,江苏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省环境科学研究院、交汇点新闻共同承办,于2019年6月5日正式启动。该主题活动是以孩子成长为视角,“长江大保护小使者”将持续12年不间断地进行纪实性记录,进而反映出长江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过程。点击了解详情>>

策划潘青松田梅

统筹 王高峰

文字 丁叮

视频 曹阳 王昊晨

制图 郑玲玲 陶蓉

“后浪”工作室出品

(编辑 张爱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