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时讯:江苏徐州:激活“人才引擎” 打造人才汇聚“强磁场”
千秋伟业,人才为先!人才是创新之核、发展之要、强市之基。
(资料图)
近日,徐州市发布人才政策,深入推进人才队伍现代化、人才工作现代化、人才效能现代化,全力打造淮海经济区人才高地,加快建设青年友好型城市,为江苏建设人才发展现代化先行区贡献力量。
谋篇布局
人才事业创新按下快速键
今年5月,市委人才工作会议召开。市委书记宋乐伟强调:“让各类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在彭城大地竞相迸发,真正以人才‘第一资源’激发创新‘第一动力’、引领发展‘第一要务’。”
人才“蓝图”已擘画,如何打造人才汇聚“强磁场”?
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顶层谋划是引擎。按照中央和省市委关于新时代人才工作的决策部署,徐州市学习借鉴深圳、苏州、南通、盐城等城市人才政策,坚持问题导向、系统思维、便于操作的原则,结合徐州实际,针对人才痛点,打通政策堵点,确保引得进、用得好、留得住。
徐州市发布的人才政策鲜明提出了“全力打造淮海经济区人才高地、加快建设青年友好型城市”的工作目标,并确立了“三步走”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到2025年,人才资源总量达到230万人,高层次人才达到20万人;到2030年,基本建成人才强市,在关键产业的核心技术领域取得突破、实现行业领跑;到2035年,全面建成人才强市,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区域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近年来,为吸引人才流入,全国各地优惠政策层出不穷。徐州市正处在加快转型升级、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产业发展和城市能级提升对人才的需求比以往更为迫切。
激活“人才引擎”,引领发展、服务发展、推动发展。徐州市把人才工作放在全市发展大局中谋划推进,“以产聚才、以才兴产”已成为全市上下的普遍共识。
精准施策
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从产业转型升级迈向新步伐,到高新技术产业实现新突破;从民生科技领域取得显著成效,到破解“卡脖子”难题取得重大成就……每一处都凝结着人才的智慧和汗水。
此次发布的人才政策聚焦新时代人才强市战略目标、打造高水平人才集聚区、建强支撑现代化建设的人才队伍、完善人才创新创业支持体系、健全人才工作体制机制、优化人才生活服务保障、完善人才发展治理格局,共30个具体条款。与此前人才政策相比,提出了更加精准化的要求。
此次人才政策的最大亮点为精准施策、靶向实施。政策聚焦支撑产业发展的青年人才、科技人才、高技能人才等,通过集成整合政策资源,出台务实有效措施,着力打通制约人才发展的痛点、难点、堵点。
此次发布的人才政策力度空前。在加大青年科技人才集聚力度方面,对全职来徐工作的全国重点高校和世界名校(全球高校排名200强)博士,直接认定为市“双创博士”,分3年给予12万元资助;实施“彭友圈”青年人才集聚计划,引进的相关青年人才对应享受“555”引才工程补贴。
同时,在提供贴心服务方面,加强金融、市场、成果转化等方面的支持,落实人才乐居、子女入学、配偶安置等优惠政策,着力解决人才工作生活中的“关键小事”。
向中心聚焦,为大局助力。徐州市在建强现代化人才队伍、建设高能级科创载体、完善创新创业支持体系、优化人才生活服务保障方面精准发力,集聚人才“强磁场”,为徐州高质量发展提供澎湃动力。
引才聚才
打造淮海经济区人才高地
出台“人才高地28条”,实施 “彭城英才计划”“555”引才工程,着力构建“赋能型”人才服务体系……近年来,徐州市大力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市战略,不断提升人才政策含金量、强化人才招引力度、营造一流人才环境,人才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成效更加凸显。
为实现“全力打造淮海经济区人才高地、加快建设青年友好型城市”的工作目标,徐州市深入推进“555”引才工程,坚持大规模、高质量引进各类人才,持续强化双招双引,实施产业领域急需紧缺人才和青年人才引进专项行动。
大力集聚战略人才力量,优化选拔方式方法,遴选具有战略科学家潜质的复合型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重点集聚青年科技人才以及数字经济、集成电路等方面的卓越工程师。
同时,优化整合“彭城英才”计划,市级双创专项对符合徐州市“6+4”产业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团队)给予重点支持,认定资助一批市“双创博士”;市级培养专项分类选拔一批优秀专家、拔尖人才和骨干人才,进行重点培养。
未来,徐州还将建强各类科创平台,重点支持云龙湖实验室创建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规格举办首届淮海人才峰会,优化国际英才创新创业大赛,统筹发挥大创园、留创园等平台作用,不断提升人才承载力和影响力。
(编辑 吴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