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热讯:江苏沿海三市五年规划相继出台:开足“蓝色引擎”,驶向“星辰大海”

北望环渤海,南融长三角,西启新亚欧大陆桥,地处沿海、长江和陇海兰新线布局主轴线交汇区域的江苏,有着得天独厚的沿海发展优势。去年末,《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印发,为江苏沿海地区发展绘制了崭新蓝图,今年以来,江苏沿海三市相继出台沿海发展五年规划,“拥抱大海”开启下半篇文章。在新一轮“海洋赛道”上,各地将如何进一步释放“蓝色潜能”?

产业攀“高”,科技创新激活澎湃动能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抓住长江经济带产业转型升级、上海大都市圈功能拓展和长三角产业协同创新机遇,促进海洋产业向新兴领域迈进、特色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重化工业向绿色低碳转型,《规划》对沿海地区培育高质量发展“增长极”提出了高要求与新期待。

30平方公里范围内,汇聚了恒瑞医药、正大天晴等一众熠熠生辉的药企“明星”,累计获批上市的一类新药数量领跑全国,成长为全国最大的对美制剂出口基地……“破土”短短三年,坐标连云港经开区的“中华药港”已是中国医药创新版图上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

栽下梧桐树,引来凤凰栖,平台集聚的“磁核效应”日益显现。“目前药港医药企业及关联配套企业200多家,其中核心区入驻研发、生产、商务及技术服务等各类医药企业40多家。核心区的研发、生产载体已建成,商务服务正在加快建设,医药人才总数超过3万人。”连云港经开区新医药产业发展局产业发展处处长刘伟说。

“东方桥头堡”连云港产业体系已雏形初具。“当前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三新一高’以及石化、冶金等六大主导产业的应税销售收入占全市工业应税销售超80%。”连云港市副市长张家炯介绍,全市硅材料、新能源等6个百亿特色产业加快集聚,世界一流石化产业基地加快崛起。

在盐城智能制造联合创新中心,一个区域级产能共享工业互联网平台,不仅为长三角区域企业提供产能供需智能匹配,帮助产能过剩的企业和急需产品加工生产的企业进行对接,更在“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上率先破题,解决制造业面临的设备利用不足、供需不对称等共性问题。同时,作为长三角地区首个“千万千瓦新能源发电城市”,盐城正将新能源产业打造成亮眼名片,围绕23条重点产业链串联新能源产业发展关键环节,进一步做大产业规模、做优产业布局、做高产业能级,打造世界级新能源产业基地。

“近三年来,南通全市每年新开工10亿元以上产业项目超百个,千亿级中天绿色精品钢和百亿级桐昆聚酯一体化、益海嘉里项目等一批‘顶天立地’重大产业项目加快建设。”南通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陆卫东表示,目前南通发展动能正加速转换,船舶海工、高端纺织、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等五大产业集群产值均超千亿,生物医药、新能源、绿色环保等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成长,5G、物联网、第三代半导体三大未来产业加快布局。

内外联动,双向开放之门“越开越大”

翻开经济版图,江苏是全国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开放格局的战略要冲。在新一轮的沿海发展规划中,以沿海三市为核心,江海联动区、陆海联动区、河海联动区“三大片区”定位明晰。

8月3日上午9时,满载两千多台上汽轿车的“晨露”轮,正缓缓驶离连云港港滚装码头68号泊位,出海远赴南美智利。“港口实现滚装出口连续五年以两位数增幅高速增长,一举跻身全国机械设备和车辆出口三大口岸行列。”连云港港口控股集团东方港务分公司总经理许贺说。

同一时刻,随着一声汽笛长鸣,满载着汽车配件、家居建材等货物的中欧班列从连云港中哈物流合作基地启程,开往乌兹别克斯坦。连云港中哈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左学梅介绍,截至目前连云港中欧班列开行已突破4500列,过境运量全国领先。

连云港港出海向东,74条集装箱航线、24条滚装杂货班轮航线及2条中韩客货班轮航线在此交织;班列向西,可行至中亚五国及土耳其、德国沿线等地。一条“合纵连横”的多式联运进出口通道正加速形成。

同一集装箱“海—铁—空”联运,“内陆—中亚—东南亚—中亚”循环利用,“车船直取”零等待……连云港正勾勒出一幅陆海统筹的和谐画卷。“与中西部和中亚等地合作建成多个‘无水港’,共建共享出海口,连云港已成为中西部进出口货源的关键门户。”张家炯说。

166公里江岸线、206公里海岸线,作为江苏唯一滨江临海的城市,南通在滔滔江水和朵朵海浪相拥中,将沿海洋口港、通州湾、海门港、吕四港作业区整合规划为“大通州湾”港区,定位为江苏新出海口。预计到2035年,集装箱吞吐能力将达1300万标箱,货物吞吐能力达3亿吨。

“目前我们正全力构建‘内河到码头、铁路进货场、海港通大洋’的高效集疏运体系,在江苏黄海之滨、长江北翼打造江入海、海进江、千帆竞发的智慧大港。”陆卫东表示。

7月末,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先导工程之一的张家河闸站正式开工,千里淮河直入海,新的出海通道呼之欲出,盐城将成为淮河生态经济带名副其实的出海门户。

河海联动,蓄势而为。黄海明珠盐城,地处里下河水网地区,129条骨干河道、11个省管湖泊湖荡、393条县级河道,持证大小内河港口186个……让盐城肩负着完善中部通道、激活河海联动区的使命。盐城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勾凤诚介绍,眼下盐城“高速连港区、铁路接港口、内河通码头”的沿海集疏运格局正在形成,全市港口开通国内外航线25条,累计建成万吨级以上码头泊位25个,航道等级和通航能力进一步提升。

本底更“绿”,沿海美丽画卷渐次展现

与2009年批复的沿海《规划》相比,“绿色生态”成为新一轮沿海《规划》的发展“关键词”。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统筹推进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特色风貌塑造,重点打造蓝湾百里、生态百里、缤纷百里,展现海洋生态价值、景观价值,共享美好蓝色家园……眼下,“任务书”里的宏伟蓝图正加速走向美好现实。

近日,观鸟爱好者在盐城黄海湿地东台条子泥发现了“鸟中大熊猫”勺嘴鹬的身影。据悉,这是今年首批秋迁勺嘴鹬大军的“先头部队”,每年全球600只勺嘴鹬中有一半以上落脚条子泥。

群鸟翩飞归巢,麋鹿追逐嬉戏,从高处俯瞰东台市条子泥景区,黄海潮间带滩涂在海水的冲刷下,呈现“海上森林”景观。20公里外,被誉为华东地区最大森林氧吧的黄海森林公园绿树成阴,漫步林间,耳边蝉鸣鸟唱,清新芬芳的空气沁人心脾。一幅幅惬意灵动的和谐画卷,是大自然给予盐城的生态瑰宝,也是盐城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生动写照。

“黄海森林公园总面积6.8万亩,森林覆盖率超85%,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 东台黄海海滨国家森林公园管理中心党委书记崔静介绍,园区坚持保护性利用原则,一边抓好林业生产,一边发展生态旅游,目前已发展丰富多样的休闲度假产品,先后建成一批特色景观和配套设施。

坚持绿色发展,已是沿海三市的共识,生态环境“高颜值”和经济发展“高质量”互动并进,美丽海湾建设也正徐徐铺展。

目前,盐城正编制形成沿海特色风貌塑造设计导则、江苏沿海“生态百里”特色风貌区设计方案,加快提升景区品质,以风景路串联沿海风情特色景点,打造具有盐城特色、彰显滨海风貌的生态“最美海岸线”。

南通提出打造绿色生态新沿海,提升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构建“一带多片”生物多样性网络。连云港则在提升海洋生态系统功能、提升陆海污染协同防治水平、推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化、打造特色海洋文化旅游名片上皆有布局。坚持做好“治污”“添绿”“留白”文章,深入推进入海河流系统治理,坚持“陆海统筹、河海兼顾”,完善全流域上下游协同整治机制,确保入海河流水质稳定达标。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沈佳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