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热门:条漫丨探“碳”美好时代④:这些建筑,“绿”了!

交汇点新闻实地探访:

绿色建筑,擦亮“低碳环保”新名片


【资料图】

在2022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绿色”成为工程建筑专题展上的一抹亮色。科技赋能、绿色环保的建筑节能技术频频亮相,也为未来城市建筑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如何助推建筑业“碳中和”,用碳达峰的理念进行新的建筑设计?现在,跟着《探“碳”美好时代》栏目组,一起来探秘吧——

城市里的木质森林

南京江北新区人才公寓(1号地块)项目社区服务中心

在南京江北新区,有这样一栋三层建筑,摩登的外观造型:一根根树形木柱支撑着顶部,构成了一排“树阵”。外部整体结构犹如钻石切面,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这栋高颜值吸睛建筑就是南京江北新区人才公寓(1号地块)项目社区服务中心,是我国首个木结构零碳建筑、首个零能耗建筑认证项目、首个直流微电网示范住区示范项目。

社区服务中心广场

站在社区服务中心开阔的广场上,目光所及之处,从一楼延伸至三楼,均采用了木质材料。建筑的设计语言缘起于“城市森林”,采用当代工程木材料和新的连接方式,既体现结构与自然材料的特点,又营造出了仿佛身处树林之中的空间意向,是名副其实的“绿色建筑”。

所谓“绿色建筑”,就是在全生命周期保持低能耗、环境友好并且健康宜居的高品质建筑。

社区服务中心一楼

为了从源头减少对生态的影响,建筑注重低碳建材应用,可循环材料占比达到93.8%,据南京长江都市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绿色建筑研究中心副主任祝侃介绍,“建造大楼的材料采用的是胶合木,它不光是零碳材料,它甚至是负碳材料。木材在生长过程会吸收二氧化碳,就能够降低建筑隐含的碳排放。”从绿色建材到低碳建造,是一个系统又完整的过程。

环保“木屋”光伏发电

屋顶上的光伏玻璃

远远望去,建筑顶部三个斜屋顶形成人工山丘的形态,整个建筑仿佛一座屹立的“能量山”,在城市空间林立的高楼大厦之间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

项目采用与屋顶一体化的光伏系统设计,房屋顶上布置数百块斜面光伏板,最大程度提高太阳能的利用效率,实现了建筑运行过程中能源自给自足。

电力有两种形式——交流电和直流电,与现在日常使用的交流电不同,光伏发电产生的是直流电。为了无损使用光伏能源,社区服务中心引入了直流微电网设计。

记者了解到,这是我国首个直流微电网示范项目,可以就地消纳清洁能源,满足照明、空调、通风等建筑本体的用电需求。相当于一个小型发配电系统,可以独立于大电网运作,预计年发电量可达26.9万度,减排二氧化碳7600吨,还可以给整个小区进行供电。

社区服务中心采用木结构+光伏发电系统,实现了整栋建筑零能耗及零碳排放,是中国第一栋装配式木结构零碳建筑,也是江苏省住建厅超低能耗被动式建筑项目。

据估算,社区服务中心全生命周期碳排放为2.3吨/m2,通过可再生能源可实现碳减排2.8吨/m2,可实现全生命周期净零碳排放。

“零碳建筑”开源节流

仲夏时节,骄阳似火,走入木屋,瞬间清凉。但据祝侃透露,整个空间里只开了一层的空调。

不同于北方集中供暖地区和南方比较暖和的地区,南京处在一个夏热冬冷的气候区,祝侃表示,“如何兼顾隔热和保温是技术上的一个难点。”

建筑表面的垂直木格栅

这就不得不提到,打造“零耗能建筑”离不开的高性能建筑外围护结构:建筑表皮选择垂直木格栅实现立面遮阳;楼体采用三层中空玻璃,全玻璃幕墙结构;因为热导系数比较低,夏天节能、隔热能力和冬天室内保温能力直线上升。

天窗系统

在春夏过渡季节,还有高性能的天窗系统,在采光、通风、遮阳、保温等建筑环境需求间寻求合理的平衡。

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目标确立

采访中,祝侃表示,“这栋建筑(社区服务中心)集成了很多前沿的技术,但这些技术并不是阳春白雪,也是可以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比如保温系统,可以运用到民用建筑,提升住宅的保温性能。”

据了解,2022年7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提出,2030年前,城乡建设领域碳排放达到峰值,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基本建立。

值得关注的是,《实施方案》特别提出推广应用可再生能源。推进太阳能、地热能、空气热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在乡村供气、供暖、供电等方面的应用。

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目标的实现,需要广大社会成员共同努力。采访中,有关人士表示,“十四五”时期,江苏省绿色建筑将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之路。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吴盈青/文 杨晓珑/制图王子杰 范宏瑞(实习)/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