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守护母亲河 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显著|世界聚焦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这两天,长江镇江段江豚捕食刀鱼的画面火出圈,引发众多市民网友的关注。两种珍稀动物同时出现的背后,折射出的是近年来江苏持之以恒加强长江生态环境系统保护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显著。
近日,镇江市民马先生在长江边拍摄到一段江豚追逐捕捉刀鱼的精彩画面,引来不少网友的点赞热议。江豚与刀鱼,这两种曾经濒临灭绝的动物,在长江江苏段“同框”,极为罕见。
视频拍摄者马先生:“以前看过江豚捉别的鱼,捉刀鱼是第一次,在长江大保护以前,这个刀鱼都快要没有了。在政府的努力、老百姓的努力下,长江生态好了,物种在逐渐地恢复。”
镇江长江豚类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副主任王召根:“江豚吃刀鱼的场景非常罕见,我们在保护区这么多年,也是第一次见到。这也说明,现在长江的生态确实变好了。”
此次视频中拍摄到的刀鱼,是长江代表性洄游鱼类。五月到七月正是刀鱼产卵的时节,数量接近峰值,长江镇江段河岔滩涂多、浮游生物等饵料丰富,自古就是刀鱼的天然产卵场。由于过度捕捞,刀鱼在2017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从2019年开始,长江全面禁补刀鱼,2020年7月,江苏发布长江流域禁渔公告,7392艘渔船、14887名渔民全部退捕上岸。长江岸线整治、水污染防治、水生生物保护区建设等一系列措施同步推进,长江江苏段的水生态保护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农业农村部最新监测数据显示,经过四年的涵养,长江刀鱼资源量成倍增加,已经能够洄游到历史上最远的水域洞庭湖。除了刀鱼外,最新的环境DNA监测也显示,长江江苏段累计检出的鱼类DNA信号已达80余种。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高欣:“长江禁渔之后,经过我们的监测,我们发现调查到的鱼类的种类数有所增加,种群结构在逐渐地优化,个体、规格有增大的趋势,大个体越来越多,这都表明长江在禁渔之后,鱼类资源得到了明显的恢复。”
432.5公里的长江江苏段,串联起南京、镇江、扬州、泰州、常州、无锡、苏州、南通8个设区市,岸线总长1169公里,涵养着江苏1/6的沿江生态。鱼类资源恢复显著,正是长江生态环境持续好转的有力印证。截至目前,长江江苏段干流水质连续5年保持Ⅱ类,主要入江支流水质优Ⅲ类比例达98.3%。越来越多珍稀濒危物种在江苏“安家落户”: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和中华秋沙鸭近年来频现镇江沿江滩涂越冬;今年三月末,黑嘴鸥首次大规模现身长江海门段;5月7日,极危物种黄胸鹀“组团”出现在靖江马洲岛生态湿地。
靖江马洲岛长江生物多样性保护科学观测研究站工作人员魏慧玉:“我们是早上六点多的时候,通过安装在岛上的高清视频监控,发现了一只黄胸鹀。随后我们就前往到附近区域,蹲守了将近三个小时,一共发现30多只黄胸鹀,整体种群数量比较可观。这也是近年来观测到最大的一个种群。”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自然处副处长邹鹏:“根据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结果,全省记录物种数达6903种,其中长江沿线4124种,占全省总数的近60%,应该说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江苏广电总台·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朱晓莹 刘霞 程芸 杨尔希 何斐 龚俊杰 陈忠耀 周杨杨 郭奉铭 何斐 李志阳 冯源 柳放 丁峰 栾凡 镇江台 靖江台 丹徒台 海门台 编辑/赵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