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黄山:保护传统村落 增添乡村底色
日前,安徽省住建厅公布的数据显示,安徽共有470个村落列入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录、818个村落列入省级传统村落保护名录,中国传统村落总数已位居全国第七。面对传统村落保护的挑战,安徽省黄山市科学把握各区差异和特色,保留村落历史风貌,传承、活化利用古民居、古建筑,探索传统村落发扬和传承新途径。
5月15日,“中国式现代化的长三角实践”网络主题采访团走进安徽黄山,探索黄山如何助力传统村落“活”起来,为乡村建设添彩。
呈坎古村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青砖黛瓦、飞檐翘角……走进群山环抱的呈坎古村,一座座极具历史感的老建筑映入眼帘,蜿蜒河廊、石桥流水宛如一幅天然水墨画。
呈坎村古名龙溪,位于黄山东南麓,拥有1800多年历史,朱熹称其为“呈坎双贤里、江南第一村”。近年来,呈坎村将美丽乡村、重点项目与全域旅游有机结合,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格局,助推传统古村落的生态价值和经济文化价值共同实现。
呈坎村依托传统古村落自身的地域文化、非遗技艺、民风民俗等文化资源,积极探索文旅融合发展模式,形成了“徽州古村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研学基地+田园综合体+旅居休闲养生”四位一体的保护利用新模式,并以非遗大师艺术展陈馆、非遗精品体验馆、文博艺术馆等项目,彰显文化创意特色,差异化打造全市乡村旅游示范品牌,实现了“吃住行游购娱”传统六要素与“商养学闲情奇”新六要素并行发展的 “徽州样榜”。
呈坎村积极发展全域旅游、建设美丽乡村,依托“乡村”和“乡愁”等要素,通过回购、租赁、置换、退出等模式,有序盘活旧村委会用房、旧校舍、农户闲置房等闲置合法资产62处,整村连片发展乡村民宿88家。2022年,呈坎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110.61万元。
“村里拥有宋、元、明、清等古建筑一百五十多处,是中国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古村落。”安徽省徽州区文物局局长吴青介绍,呈坎村保持了明清时期的村落格局,修缮古建筑29余栋,街巷保存基本完整。
南坑村
北连灵动横江,南靠神秀齐云,位于黄山市休宁县齐云山镇的南坑村,距今已有 500 余年历史。房屋错落有致,梨花院落、白墙黑瓦,徽风皖韵描绘成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诗意画卷,勾勒出 “画里南坑”胜境。
近年来,休宁县坚持以“绣花”功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实施微改造提升、微景区培育、微创意运营、微循环发展、微奉献治理“五微”行动,聚焦产业丰美、环境优美、乡风纯美、社会和美、生活甜美“五美”目标,先后培育出“天上木梨”“梦里祖源”“状元长丰”“水秀宁溪”“三牛牛岭”“巧遇巧坑”等多个乡村微景区,努力实现由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的转变。2022年休宁县乡村旅游接待人数221.57万人次,收入为18.87亿元。
今年春季,休宁县以风光、节庆、美食、美宿等元素为卖点,1至2月,休宁县共接待游客97.06万人次,同比增长69.56%;实现旅游总收入8.7亿元,同比增长62.43%。一季度,全县接待游客134.67万人次,同比增长78.95%;实现旅游总收入11.86亿元,同比增长82.19%。
“黄山是海内外驰名的旅游城市,也是徽州文化的核心发祥地。如何平衡古村落保护和利用的关系,推进文旅融合和乡村振兴,一直是我们思考和探索的问题。”黄山市委主要负责同志介绍,实施“五微”行动,一方面是基于徽州村落的独特文化价值,不搞大拆大建和形象工程,以最小干预保护徽州文脉、保留村庄肌理、保住乡土特色;另一方面是结合旅游城市特点,利用美丽乡村建设成果,推进村景一体,发展全域旅游,探索乡村振兴的特色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