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句容:强产业 富农民 守粮仓 “农业+”助力乡村振兴

正值水稻田间管理之际,在江苏句容,农技人员奔忙在田间地头,指导农户不误农时种好粮。作为农业大县,句容始终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在现有产业优势和自然环境条件下,以农业现代化为“杠杆”,全方位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稻鸭萍共作 “亚夫团队”上门送“粮”方


(资料图)

农业生产中,杂草和杂草稻是水稻生产过程中威胁最大的稻田草害之一。正值水稻生长期,6日,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赵亚夫带领亚夫团队工作室成员到句容部分乡镇,因地制宜开展技术指导,为扎实推进今年有机水稻种植示范工作。

当天下午,记者在句容茅山镇东霞村看见,有机稻田上铺满了绿色的漂浮物。行至一处稻田,亚夫团队工作室成员蔡善亚挽起裤腿,踏进稻田一角,用手从水里捧起绿色漂浮物跟记者介绍:这水面上是村里放养的绿萍,绿萍是富含氮磷钾的传统绿肥,不仅肥力高,还能压制住田间水草初期生长。

“水稻移栽一个月左右是水稻杂草防治的关键时期,也是水稻杂草生长的旺期。”蔡善亚说,这次到田间走访,及时掌握水稻生长情况,给农户制定、调整水稻杂草防治方法。

“由于东霞村地势较高,结合人工除草和绿萍还田,后期将使用稻鸭共作补救措施,有效控草、除草。”亚夫团队工作室成员景德道表示:从目前水稻长势良好,部分田块发苗较好,需要考虑到晒田、壮秧,为将来高产打下基础。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东霞村坚持用“稻鸭共作”模式,实现稻米生产过程中无农药、无除草剂、无化肥的生产目标,使稻米品质达到更优,实现绿色大米生态种植模式。

“农业生产往绿色生态之路发展,田地不仅要高产、高效,还要高品质,种植有机大米必须要用有机肥料。”茅山镇东霞村党总支副书记汪伟说:“这次指导很及时,按照专家建议实施稻鸭进行共作,我们已提前养了300多只鸭子,预计7月中旬投放,实施‘稻鸭共作’节本增效的模式,为今年秋粮丰产丰收打下基础。”

科技赋能 小菌菇释放大“蘑”力

5日,走进位于“菇满园”5G智慧蘑菇工厂大棚,只见钢架结构上食用菌排列得整整齐齐,工人穿梭于菌架之间,麻利地将采摘好的菌菇装车运往冷库锁鲜。随着气温上升、棚内温度超过25摄氏度,系统自动开启超声波微雾,逐步将温度降低至20摄氏度。

“有了5G技术赋能,依托高清监控和传感器技术,棚内温度、湿度、光度、二氧化碳浓度实现自动化控制。”镇江市菇满园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郁宝锋指着手机App说,过去种菇“靠天吃饭”,如今菌菇住进了“智慧屋”,实现食用菌培育过程的绿色、智慧、节能。

从推着三轮车卖食用菌,到去年被评为高新技术企业,企业以钻研精神和长远目光,实现从单一产品销售到卖技术服务、卖设备的转变,抓住现代农业发展的契机,通过技术革新大力发展智慧农业,促进转型升级。

“过去,传统食用菌的栽培受天气影响较大,部分菌类一年只能做一批菌包,其他时间大棚就闲置了。”立足长远发展,郁宝锋带领企业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通过建立5G智慧蘑菇工厂,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开发食用菌智能化控制系统创造生长条件,实现一年四季可栽培。

如何将“智慧屋”作用进一步放大,今年,郁宝锋将目光瞄准立体层架式土壤栽培。在四季出菇的前提下,5月起,郁宝锋分别进行了长方形和正方形2种形状的立体层架覆土栽培菌菇试验,让小菌菇释放大“蘑”力。

“同样是覆土栽培,根据架子大小和覆土面积,第一批试验投放了 4000包菌包,计划一年投放4批,预计能产3万斤菌菇。”郁宝锋说,第二批是6月份试验,用的是正方形框架,比长方形框架的用土面积大了几倍,第一批投了1万包菌包,预计全年投放4批能产18万斤菌菇。

鲜食玉米“按穗卖” 一年两茬效益高

近日,句容茅山镇蔡门村鲜食玉米基地的玉米迎来丰收,记者拿起一穗刚收获的“牛奶玉米”,轻轻扒开皮,乳白饱满的玉米粒露了出来,用手指轻轻一按,白色浆汁就喷了出来。

“这种状态的玉米进入乳熟期,甜嫩多汁。和普通玉米相比,鲜食玉米具有甜、糯、嫩、香等特点。”茅山镇蔡门村鲜食玉米种植基地负责人袁佳算了笔账:普通玉米按斤卖,折算成每穗只卖1-2元,而鲜食玉米1穗可以卖到11元,同样种玉米,普通玉米“论斤卖”,但鲜食玉米“按穗卖”。

近年来,随着消费升级,鲜食玉米的市场认可度越来越高。今年该基地种植了40亩鲜食玉米,主要销往镇江、南京等周边地区。其中,最先采摘的11亩“牛奶玉米”,预估亩产2000—3000穗,收入约20万元。

鲜食玉米的身价高,对种植技术要求也高。良种投入、防虫害等田间管理,让很多农民望“鲜”却步。为深挖鲜食玉米产业潜力,确保鲜食玉米产能,茅山镇推行“科技+基地”技术模式,依托省农科院专家指导,组建鲜食玉米种植基地,大力开展鲜食玉米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

随着消费升级,鲜食玉米产业的发展潜力正逐渐凸显。除了正在采摘的“牛奶玉米”,该基地还种植了6个品种玉米。“这批玉米估计7月中旬采完,秸秆还田后接着种植第二季‘牛奶玉米’。”袁佳介绍,8月初育苗,10月份进入成熟期,11月份进入采摘期,实现一年两茬。”基地还将种植花甜糯、黑玉米等品种,预计40亩地玉米总收入达40万元。

地处茅山老区的茅山镇蔡门村,利用村里的岗坡地大力发展鲜食玉米产业,2022年村集体稳定性收入一举突破150万元,比上年增加了25%。“我们将依托现有农业资源,着力培育乡村特色产业。”茅山镇相关负责人说,通过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提高村集体经济收入,带着村民增收致富。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