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磊:无影灯下的“刀尖舞者”
腹腔镜技术,小孔解决大问题;3D全息影像,让手术拥有“立体”视野;纳米碳染色淋巴,精确标记手术位置……其实,普通外科并不“普通”。南京市儿童医院普外科副主任、主任医师黄磊从事普外临床专业20余年,完成手术上万台。他深知,刀柄是医者心术,刀尖是一个个家庭的完整和一名名患者的健康,他坚信,只有通过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医疗服务质量,才能更好地为患儿解决病痛。
(资料图片)
△黄磊
3D腹腔镜微创术, 小孔解决大问题
可可(化名)出生后无法排便,只能灌肠辅助,之后的日子,可可的排便频率一直很低,常常腹胀如鼓。最终,他在南京市儿童医院被确诊为先天性巨结肠症,需要进行手术。黄磊介绍,因为患儿远端结直肠先天性肠神经节细胞缺失,肠管没有蠕动功能,肠管痉挛收缩,粪便淤滞于近端结肠,导致近端结肠扩张增粗变大。
1岁不到的孩子,如何做手术?“不用开刀,腹腔镜手术,开几个小孔就能解决问题,创伤小,恢复也快。”黄磊的一番话,让家长松了一口气。术中,黄磊利用3D高清成像技术,在腹腔镜下成功把病变直肠后方完全分离了出来。在肛门部位进行操作时,他也格外注意,保护了孩子成年后的一些生理功能。黄磊提醒,有的巨结肠症状不典型,如果家长发现孩子便秘的同时还出现了腹胀、消瘦的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严重会发生肠穿孔危及生命。
“腹腔镜手术不断创新,已经从多孔发展到单孔,疤痕也越来越淡,有的孩子疝气手术康复后,连医生也找不到孔的位置。”黄磊告诉记者,在普外科临床上,疝气手术十分常见,高峰期时,他一天做15~20台。1岁的乐乐(化名)因为大腿根突然长了个鼓包来就诊,被确诊为疝气,第二天一早来做手术,当天便出院了。
精准医疗技术,提高甲状腺患儿生存率
近年来,甲状腺相关疾病发病率逐步增高。黄磊表示,门诊上,甲状腺癌患儿也多了起来。“刚刚收治了一个小女孩,脖子变粗一年多才就诊,看起来像戴了一个小‘围脖’。”12岁的珍珍(化名)在当地医院做B超检查,疑似甲状腺癌,最终在南京市儿童医院穿刺确诊,而且双侧已经出现了淋巴结转移。
“转移后,手术难度更大,我们不仅要将甲状腺肿瘤和甲状腺切掉,还要做颈部淋巴结清扫。”黄磊表示,此次手术使用的是小切口甲状腺根治术,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了美观性,不给孩子以后的生活带来困扰。另外,为了彻底清扫淋巴结,利用了纳米碳示踪技术,将可疑的、有转移的淋巴结染成黑色,便于更好地区分,实现精准医疗。
这场手术还有一个难点,纤细的喉返神经与甲状腺紧紧粘黏在一起,在切除甲状腺时,一个不小心,就可能导致喉返神经损伤。“单单是碰到它,就可能造成一侧声带麻痹,患儿声音嘶哑,喝水呛咳。如果双侧喉返神经损伤则会出现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死亡。”为了更好地辨识喉返神经,术中运用了电生理监测技术,一旦接近喉返神经,系统便会发出警报,精准避免了损伤。
黄磊介绍,儿童甲状腺癌的特点是淋巴结转移得较早,不过预后相对较好,大部分病理类型是乳头状癌,恶性度不高,一定要早发现早手术。多重技术助力精准医疗,也大大提高了患儿的远期生存率。
20余年经验积累,“刀尖舞者”擅解疑难
黄磊从事临床工作20余年,积累下的经验让他在刀尖上,在无影灯下,成功救治了一名又一名患者。
有患儿被便秘困扰十余年,多方求医,收效甚微,黄磊仔细检查,准确找出肠道的错误“走位”点,成功手术,恢复了肠道的通畅;有患儿因腹痛就诊,他凭借多年经验,一个心电图检查,找出真正元凶,避免了危险的发生。
手术刀上凝大爱,无影灯下践初心。
多年来,黄磊诊疗时总爱多看一眼,多想一层,只为让疾病诊断更准确、诊疗方案更详尽、治疗方式更精细。面对疑难问题,他抽丝剥茧,揪出隐藏在背后的原因,以精湛的医术、优良的服务为患儿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也赢得了许多家长的信任与尊重。
现代快报+记者 梅书华/文 顾炜/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