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镇江:农业增效 农民增收 高标准农田建设迈入量质同升新阶段

“现在的农田建设是越来越好,机耕路修到田头,农田的灌溉系统和生态打造也越发完善,种田的便捷程度逐年提高。”处暑节气刚过,太阳依旧带着满满热力,在江苏省镇江市句容郭庄镇的一处田头,种粮大户谢纪兵看着自家农田里长势正好的水稻,心里对高标准农田建设越发认可。

建设高标准农田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壮大新型农业主体、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挖掘内需消费潜力、增强村庄治理活力的重要举措。近3年来,镇江市共落实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35个,建设面积12.79万亩,建设高效节水灌溉工程面积0.35万亩。到2022年底,全市建成高标准农田面积116.52万亩,与耕地占比达到71.12%。

高标准农田建设,已成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资料图】

推动以小变大 实现量质同升

“我们延陵地处茅山老区,丘陵地貌使得耕地存在不平整、碎块化等问题,制约了大田种植的机械化、规模化。这对我们种粮大户来说可不是好事。”镇江丹阳市种粮大户谢桐洲每每想起过去种田的“烦恼”,都有些欷歔。

2021年,延陵镇结合土地流转,试点对160亩土地进行平整,统一进行路渠沟涵建设,解决了耕地不平整、碎片化、设施不配套等问题,高质量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促进了农业生产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经营,被列为全省首批示范项目。

“土地平整后粮食亩均产能提高60公斤以上,高标准农田项目区土地租金每亩增加100元到120元、每亩作业成本降低100元左右,亩均可以增收300元左右。”丹阳市乡村振兴局相关负责人用数据介绍实现洼地变良田、筑粮食“耕”基的喜人成效。

无独有偶,2022年,镇江句容市郭庄镇开启一场万亩高标准农田的“建设大戏”,将167块“巴掌田”集中流转,打造万亩良田,其中规划了1000亩作为规模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程度较高的“吨粮田”示范区,100亩作为精细化宜机田块。

“通过流转集聚,逐渐形成设施配套齐全、耕地质量优良、农田生态良好、生产方式先进的优质农田。”句容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将农田集中连片,进一步完善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方便了农副产品运输和农机作业,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贴牢“绿色”标签 “智能化”同步进行

近年来,镇江市以排灌系统生态化改造为抓手,积极探索推动农田退水污染治理工作。先后在丹阳、句容、扬中、丹徒等四个板块8个镇(街道)开展绿色循环“生态化”试点。

句容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2022年,句容市郭庄镇在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中开展排灌系统生态化改造试点,其中生态化改造试点区域农田面积200亩,以农田退水湿地、水体生态净化工程、促沉净化井、生态渠道建设为主。“项目工程于2022年10月开工,现已基本完成。”

“通过生态沟渠、排水涵闸、汇流塘、生物拦截、绿化苗木等生态措施,在农田退水逐级‘过程拦截’,实现‘退水不直排’‘肥水不下河’,达到养分循环利用,大幅减少了农田退水进入主流水系,从而达到减少面源污染的目的。”镇江市农业农村局农田建设管理处相关负责人说。

在农田生态化打造的同时,精准高效的“智能化”建设也同步跟上。镇江市先后在镇江新区姚桥镇,丹徒区世业镇,句容市郭庄镇、白兔镇等地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过程中,配套进行耕地质量监测设施试点建设。通过布设田间监测设备,实时获得土壤肥力、墒情、虫情、农作物长势等信息,初步具备智能农田的雏形。

坚持兼容并包 管护多元长效

扬中市创新农村公共服务,探索建立了“八位一体”的运行维护机制,将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与农村公共服务相结合;在丹阳市,项目管护移交后,由镇(街道)将全部工程或者部分排灌类工程,委托给水利站或者水利站组建的灌排服务公司,具体管护人员为水利系统人员……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关键,但各地在管护环节的“多元化”特色也愈发明显。除扬中和丹阳外,丹徒区和镇江新区也引入社会力量投入管护工作,在管护保险方面进行试点工作,有效保证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发挥长久效益。

“近年来,镇江市紧紧围绕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藏粮于地’这一主线,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为目标,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市农业农村局党委委员、三级调研员刘和平表示,2022年全市12个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项目已进入市级验收环节,2023年度的3.79万亩建设任务也以加强质量建设为前提,狠抓项目进度,保证新建项目年内完成主体工程。

镇江市还将在综合考虑本地耕地资源、水资源、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情况、粮食产能保障及单产提升需求等多种因素的前提下,逐步把高标准农田建设向永久基本农田倾斜,修订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形成逐步将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的总体方案。(全媒体记者 周迎 通讯员 黄杰文)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