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变形记》:“一激动就变身红色小熊猫”的奇幻设定

《青春变形记》是一部关于青春期成长的动画电影,故事发生在一个加拿大华人社区,讲述了一个13岁的普通女孩在进入青春期后发生的一系列变化。听起来是一个普通而刻板的议题,但影片用“一激动就变身红色小熊猫”的巧妙设定,将故事变得有趣起来。片中,小美是个留着齐耳短发的活泼女孩,她聪明勤奋,学成绩优异,有三个同样追星的好友,经历着所有女孩热烈又凡的青春。

小美的日常生活很容易让女孩感到共鸣,比如手机用的是按键机,上面贴满了小贴纸;上课和同桌传小纸条,放学后和朋友偷看便利店新来的小帅哥;想各种办法偷偷攒钱,为的是和朋友一起去看偶像的演唱会;把不好的成绩单、偷画的小漫画、日记本、唱片、海报等各种不想让爸妈看到的东西藏在床底下,有时候依然躲不过被发现的命运……片中每一个小细节,都能勾起80后、90后女孩的共鸣,回忆起那些羞赧又灿烂的青春。

除了日常生活中的种种小细节,主人公小美青春期的躁动与困惑、亲子关系、年轻人如何按自己的方式生活、如何摆脱束缚接纳自己等话题,同样令许多观众共情。“变身红色小熊猫”这一童趣奇幻的设定,隐喻了女青春期中面临的困扰。

束缚与和解

如果仅仅讲青春,《青春变形记》不至于会引起颇多讨论,影片探讨更多的,是女孩在青春期成长过程中与家庭之间产生的对抗和冲突、亲子关系的打破与重建。小美在进入青春期后开始疏远父母,产生了之前从未有过的叛逆心态,父母以爱为名的关心变成了束缚,两代人之间开始频繁起冲突,片中的许多情节很容易让生长于中国家庭的观众感同身受。

片中,母女关系是最重要的冲突,影片开头就介绍了“孝道”文化,小美与妈妈的母女关系融洽亲密,却也有着“顺从与掌控”的情感关系;妈妈倾尽心血培养小美,无论生活还是学都处处关心,有时甚至过度保护。但随着成长,妈妈生活中的过多参与让小美总是陷入窘境。影片最后,母女间爆发了全片最激烈的冲突,母亲因为过于激动打破封印,变身成一只巨大的红熊猫,大闹女儿偶像的演唱会现场,最终在家族所有女的共同努力下,她们进入幻境,女儿看到了少女时期的妈妈,她正在哭泣,她也曾经历过“以爱为名”的束缚,两人拥抱达成和解。“孝敬父母听起来很棒,但如果做得太过,你可能会忘了尊重自己。”这样的主题固然套路,却很真诚,也能发人深省。

“自传”动画

这不是石之予第一次将自身成长经历融入作品里,2019年,由石之予执导、皮克斯制作的《包宝宝》获得了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动画短片奖,这部时长不到8分钟的动画片讲述了一个关于中国美食和中式亲子关系的故事,带有寓言色彩。片中的主人公是一位加拿大华人妈妈,她制作的包子非常美味,在孤独寂寞的生活中,一只包子突然有了生命,被她当包宝宝爱护着。像许多中国母亲一样,她对“包儿子”极尽疼爱,给予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爱护,同时也有着强烈的掌控欲,但“包儿子”日渐长大,越来越独立,这位母亲感到失落和恐慌,终于有一天她愤怒地将包宝宝一口吞掉——梦醒了,现实中的儿子回家了,一场梦境让她理解了孩子成长需要独立和自由,母亲也最终找到自己的快乐和幸福。

石之予在重庆出生,自小生活在多伦多。也正因为如此,《青春变形记》对于中国传统元素的呈现十分地道。比如片中的母亲身穿旗袍,盘发髻,戴着碧绿的翡翠,饭后消遣是看古装宫斗剧;父亲做饭时的手艺十分正宗,切菜、颠勺、放料一气呵成,让人想起《饮食男女》开头那段做饭的场景;布景也很讲究,宗祠是一个四合院,石狮子、匾额、对联、红灯笼、池塘锦鲤,祠堂里祖先的牌位以及满桌的供品和红蜡烛,街区里还有打太极拳和下象棋的老人,每一帧画面都能让观众感受到浓浓的中式氛围。(记者 李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