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泽中小学600多名学生为向秀丽烈士写下手写信

写信并非一个学生的偶然之举。实际上,天泽中学(附设小学)(简称“天泽中小学”)600多名学生都选择在清明之际,为安葬在广州市银河烈士陵园的烈士们写下一封手写信。

烈士故事:英雄向火而生

向秀丽是谁?即便那场事故已经过去63年,对许多广州市民而言,这个名字仍很熟悉。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向秀丽随家人到了广州。1956年,她被分配到何济公药厂做包装工人。2年后,她从包装工转为制药工,参加试制化学药剂“甲基硫氧嘧碇”。她只用一个多月就初步掌握了相关的制作技术,还两度被评为季度优秀工作者和先进生产者。

然而,就在1958年12月13日晚,当化工车间瞬间变成一片火海时,这个制药厂的优秀女工,为抢救国家财产、保护人民生命安全,用身躯挡住熊熊火焰,避免了一场严重爆炸事故,自己却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献出26岁的年轻生命。

向秀丽的英勇壮举感动全中国,全国各地都掀起学向秀丽的热潮。1959年1月,中共广州市中区委员会追认向秀丽为中共正式党员,广州市人民政府批准向秀丽为革命烈士。“向秀丽,顶呱呱,熊熊烈火也不怕,英勇牺牲为国家。”这一首童谣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流传在广州大街小巷。而雷锋也曾在日记中写道:“我时时刻刻都要以她为榜样。”1960年4月广州市人民政府为向秀丽雕塑建墓立碑。向秀丽烈士安葬于广州市银河烈士陵园烈士山二区2行1号。

此后经年,每逢清明时节,向秀丽的墓前总是放满鲜花。其中,也有黄锦怡献的花。

学生写信:向秀丽既是烈士也是老师

尽管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但在给向秀丽的信里,黄锦怡依旧不假思索地写道——“您就是我们的巾帼英雄”。对黄锦怡而言,向秀丽是一位英雄,也是她成长过程中的一个老师。在信中,她追忆了向秀丽烈士一生的故事。这位初三学生告诉记者,向秀丽的故事都记在了脑海里,有别于对英雄生的背诵和摘录,她总觉得,向秀丽好像就在她身边,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是一个很亲的大姐姐,是一个能用书信建立连接的朋友。

之所以有这种感觉,是因为黄锦怡所在的天泽中小学本就紧邻广州市银河烈士陵园。一墙之隔,能看到松柏常青,庄严静穆。“我从小学开始就在这里读书,而向秀丽也一直就在我们身边。”黄锦怡回忆道,学校每年都会组织清明扫墓,自己经常驻足在向秀丽的雕塑前,肃立,致以敬意。回家后,她通过书籍和网络了解这位烈士背后的故事,“每一次都会感到震撼。”黄锦怡说。在信中,她写道:“你心里装的是国家财产和同事安危,对自己钻心蚀骨的疼痛只字不提。”她联想到“还有千千万万党和国家的好儿女,也是这样用身躯铺崎岖的道路”,这令黄锦怡感受到一种使命感,要“以向秀丽的精神为前行方向,砥砺前进”!

学校教育:英雄一直在我们身边

抚今追昔祭英魂,鉴往知来守初心。实际上,在这次清明节节前,不仅有黄锦怡向自己最敬佩的烈士写了信。“在这次‘信邮哀思’活动中,学校协助对接广州市银河烈士陵园,将孩子们的信送到每一位烈士墓碑前,目前累计已有六百多名学生参加了写信,有的写给向秀丽烈士,有的写给叶欣烈士,还有的写给安珂烈士。”天泽中学副校长彭厚明告诉记者,“实际上,我们一直希望学生们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了解烈士背后的故事,传承他们的精神,并在他们的成长路上,提供丰富的精神力量。”

彭厚明介绍,早在2010年前,天泽中小学便和广州市银河烈士陵园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共建关系,开展了送展到校、专题讲座、有奖征文、手抄报、烈士公祭等一系列爱国教育活动,将传承烈士精神融入到学校思政课教育中去。“我印象特别深的是,有一次,银河烈士陵园在我们学校送展活动期间,邀请了一位华南理工大学郑老师到我们学校分享烈士故事,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革命先烈们不怕流血,救亡图存的故事从那时候已经在大家的心里留下印迹。”他说,此后,学校经常邀请银河烈士陵园进校宣讲和布置展览,大家都在这种氛围下成长,“我相信每个孩子都会因此汲取或多或少的精神食粮”。( 记者 苏赞 杨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