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抗疫生产双发力 确保春茶早上市

通讯员 孔德伟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段仁虎 摄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王怀艳 通讯员 孙伟杰

“采茶啰……”3月23日,南京市江宁区江宁街道牌坊村黄龙岘茶农陈有宝带着8名外地采茶工来到自家40亩茶园采摘新茶。8名采茶工均来自宿迁,在经过旅居史排查、落地快检及“3+11”等管理措施后,老陈才被获准带着他们上山采茶。随着这声响亮的吆喝,黄龙岘采茶季正式拉开序幕。

位于江宁西部的黄龙岘种植茶叶2600多亩,被誉为“金陵茶文化第一村”。每年采茶季,当地约需采茶工2000多人,主要来自省内宿迁、徐州、连云港等地。

难题:疫情下采茶遭遇用工荒

明前,一两黄金一两茶。上好的黄龙岘龙针在清明前每斤可售1800元、龙毫750元。清明过后,龙针、龙毫每斤价格将分别下降至1000元、400元。因此,每年春天尤其是清明前,采茶是黄龙岘的头等大事。一到3月,当地91户茶农就开始留心观察茶树爆芽趋势,并联络好外地采茶工随时准备启程来宁。

今年春天,南京地区雨水足、升温快,茶树芽头比往年爆得更多、品相更好,茶农早早和采茶工约定3月23日前后开采。然而,近期国内疫情多点散发,省内连云港、南通等地发现确诊病例,江宁区于10日在外地返宁人员核酸检测中也发现阳性病例。黄龙岘面临采茶用工危机。

农时不等人,村民唐国强第一个坐不住了,11日晚,他来到牌坊村黄龙岘党支部书记唐国庆家,问出大伙最关心的问题:“外地采茶工还能不能来?怎么来?”

对此,牌坊村第一时间做了两件事,一是统计片区内所需采茶工总数、各家茶农已联络好的人员信息及有无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等;二是将准确用工需求上报江宁街道,寻求帮助。

解题:“来前排查、落地居家”全程闭环

15日,南京明确,外市来(返)宁人员严格实行“3+11”健康管理措施。20日,江宁街道根据这一政策,进一步细化了执行标准。牌坊村村委随即制定出一套“来前排查、落地居家”的采茶工全程闭环管理方案。

首先是人员排查,村委通知茶农,近21天内有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有与确诊病例(含无症状感染者)有轨迹交叉行程的人员不得来宁。村民朱云萍得知后,主动取消邀请部分采茶工。“我们无条件配合疫情防控要求。”她说。

其次是人员转运,为确保安全,今年茶农们纷纷自掏腰包安排专车接人,采茶工从家门口上车,“一站式”直达黄龙岘村口。19日晚7:30,陈有宝等5户茶农邀请的49名采茶工率先到达牌坊村。

人到了,落地管理更重要。23日中午11点,村民刘炳全赶到村口“大茶壶”雕塑前迎接12名采茶工。在他的带领下,大伙走进村部便民服务大厅,一一出示大家的身份证、健康码、行程卡和48小时内核酸证明,并安排核酸快检。

确认全体核酸检测结果呈阴性后,刘炳全将大家安置到一处独栋小院。院内柴米油盐一应俱全,厚实松软的被褥早已铺好。“早就盼着你们来,被褥都洗晒干净了。”刘炳全告诉大家,即日起,他们需连续3天闭门不出,实行居家健康监测,每天有专人上门核酸检测。第4天,大家到村部核酸检测后便可上山采茶。按规定,他们还需在第4天至第7天,第10天、第14天各做一次核酸检测。

唐国庆表示,村委设置了工作专班,24小时对落地采茶工第一时间实行人员登记、核酸快检及“3+11”等健康管理。

开采:黄龙岘第一杯春茶飘香

23日上午,来自宿迁的傅月云等人正在茶园里抓紧采摘。大家把小背篓背在胸前,以垄为单位划分采摘区,每人低头俯身,瞄准枝条顶端的一芽一叶,拇指和食指轻轻捏住一掐,芽头就被采了下来。傅月云说,熟练的采茶工能左右手同时开采,一天能采5斤鲜叶。今年龙毫采摘价格较去年每斤35元上浮了5元。“采一季茶叶,预计每人能赚4000元,多的可以赚6000元。”傅月云笑着说。

除了专车接送、食宿全包外,茶农还为采茶工推出了不少暖心措施。多年来,当地茶农一直遵循一条不成文的规定:采茶最后一天,采茶工不论采得多少茶叶,主家都会免费炒制成新茶送给他们。采茶工返程前,主家还会精心准备笋干、小孩玩具等农特产品相赠。

午后,陈有宝争分夺秒把上午采回来的鲜叶进行杀青、揉捻、干燥。随后,他泡开今年春天的第一杯春茶,绿叶在水中翻滚,茶香四溢,呷一口,满口留香。“总算不误农时,”老陈感慨道:“只有采茶工到了,黄龙岘采茶季才算开始!”

统计显示,截至目前,黄龙岘已到采茶工360人,其余人员还在陆续前往途中。

版权声明

1、本文为南京日报、金陵晚报、南报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本网站摘录或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