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势气魄气概分别是什么意思?出人头地最初指的是哪位文人?

气魄是指:人身上或行动上被激发出来的做事的魄力,想象力或看法的大胆,气势,气概是指:正直、豪迈的态度,在某种活动中或生存方式中表现出来的态度、举动或气势。联系在于:都可以形容人的举动、气势。区别在于:气概侧重于形容态度。

“气魄”意思是指某人身上或行动上被激发出来的做事的魄力,想象力或看法的大胆,气势。“气势”指人或事物表现出来的力量、威势,民族解放运动的磅礴气势。

气概,意思是正直豪迈的态度,或者在某种活动中或生存方式中表现出来的态度、举动或气势。在某种活动中或生存方式中表现出来的态度、举动或气势。

如;气概不凡。

气魄造句

1、晚霞绚丽多彩,山巅的来星塔巍然耸立,气魄宏大。

2、气魄宏大的故宫在夕阳的映照下显得是那么的绚丽多彩。

3、天安门城楼的气魄十分雄伟。

气势造句

1、热情只应该是一个动力。正像风对于大海一样,风卷起海浪,使大海发怒,气势雄伟,然后风消失了,大海还是大海。

2、这首乐曲饱含一种黄钟大吕的气势。

3、我军的气势锐不可当。

4、讲话气势汹汹,未必就是言之有理。

气概造句

1. 他们具有潇洒不羁的气概。

2. 我是一个很有男子气概的人。

3. 他那种英雄气概全然不见了。

苏轼

出人头地最初指的是苏轼。对于苏轼的才华,欧阳修是极为称赞,他在著名的《与梅圣俞书》中写道:“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这就是成语“出人头地”的由来。

出人头地最初指的是苏轼。宋仁宗嘉祐二年(公元1057年),礼部主持科举考试,主考官是当时的文坛领袖欧阳修。考生当中,二十出头的四川学子苏轼,并没有什么名头,但是他文思泉涌、踌躇满志,下笔如有神,很快就完成了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

欧阳修一口气读完,连呼妙哉,认为如此有才气的文章应该是自己的学生曾巩写的(在宋朝的礼部试,考卷上的名字是密封的),为了避嫌,欧阳修忍痛割爱,把这一篇策论评为了第二名。

放榜的时候到了,考中的学生都要去拜谢主考官,当第二名考生来到欧阳修的面前时,欧阳修大吃一惊,原来不是曾巩,而是一位素不相识的年轻人,他的名字叫苏轼,欧阳修这才知道自己闹了乌龙。对于苏轼的才华,欧阳修是极为称赞,他在著名的《与梅圣俞书》中写道:”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这就是成语“出人头地“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