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要闻:大思政课|每一次艰辛探访后,这群大学生为何都会不约而同地鞠躬默哀?
18位大学生,在暑假的两个月里,冒着酷暑高温,寻访了所能搜集到资料的位于南京的24座烈士陵园,整理补充缺失的烈士信息并提供给相关部门。他们的初衷是什么?寻访过程又有哪些经历?
寻访结束1个小时才走到最近的公交站
当被问及寻访过程中印象深刻的经历时,不少受访同学都提到了南京雨花台军魂园。虽然该陵园的交通相对便捷,但由于陵园面积大,除了埋葬烈士,其他一些人员也埋葬于此,这无疑加大了寻访的难度。
【资料图】
南航金城学院2021级软件工程专业学生陈彦彤告诉记者,当天两队同学从中午1点一直探访到晚上6点多。“陵园里蚊虫特别多,参与的同学即使包裹严实,也还是几乎都被咬了好几个包,这都是后来才发现的,因为寻访的时候大家完全顾不上,心里就是有一股劲儿。”
而事实上,团队遇到的困难远不止于此,大部分烈士陵园位置相对偏远,给大学生们的寻访工作造成了极大的不便。“有的烈士陵园甚至是在深山老林,没有信号,无法与外界通话和联系。”作为此次寻访项目的主要负责人,南航金城学院2020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封尚透露,团队中有位队员在寻访结束后用了将近1个小时才走到最近的公交站。
不仅如此,寻访期间“天公也不作美”,今年夏天南京的持续高温更是对团队巨大的考验。“我们集中寻访那段时间南京基本上气温都在38℃以上,光是到达目的地就要用上一两个小时,更别提过程中需要‘直面’酷暑。但是我们没有一个人中途退出。”南航金城学院2021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朱星宇回忆说。
每一次探访结束,都会不约而同鞠躬默哀
是什么一直支撑着这个团队在骄阳似火的盛夏默默做着这一件看似平凡的小事?采访过程中,队员们提到了不少细节,令人动容。
在南京二龙山陵园寻访王晓冬烈士墓地的经历让封尚记忆犹新,这位烈士的墓前摆放着篮球模型,墓碑上还贴着篮球明星科比的照片。据了解,2017年1月19日,王晓冬在执行夜间飞行训练任务中,直升机空中双发停车,紧急关头,他和队友张浩沉着冷静,果断处置,避开了人口稠密的居民区,避免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不幸壮烈牺牲。“我站在他的墓碑前,仿佛能和他隔空对话,他不再是新闻报道里陌生的英雄形象,而是比我们大不了多少的同龄人,但是为了人民的利益,他选择了牺牲自己。”
寻访的过程中,不仅被烈士们的家国情怀所感染和鼓舞,身边的一些陌生人也给了队员们许多感动。“寻访南京仙坛烈士墓的时候,由于位置偏远,我们没有公共交通可以去到那里,当知道了我们来访的目的后,当地小卖部的叔叔立刻表示他可以送我们过去。”金城学院2021级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生吴苏告诉记者,一路上,这位大叔还给他们讲了自己去南京仙坛烈士墓扫墓的经历,并一再说,“你们真的是在做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
每一次探访,记录好烈士相关的资料后,队员们都会小心擦拭墓碑,整理一下摆放的鲜花和贡品,还会帮忙清理一下周边杂草。“离开的时候我们会在墓碑前鞠躬默哀,并不是一开始就约好的,是大家不约而同的反应。”封尚说。
从历史中、从先烈们身上汲取进取的勇气
“希望通过我们的一点努力,可以让大家更多了解烈士的信息,知道他们的事迹,传承他们的精神。”谈及发起项目的初衷,封尚认为,号召青年人传承烈士精神,必须要有英烈事迹作为载体。
封尚曾参与两届“12·12和平之夜”接力诵读及“跑遍南京祭英烈”活动,不管是江东门纪念馆的“12秒”装置、幸存者照片墙,还是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墙上老兵残缺的手印,亦或是这次寻访中每一位烈士的事迹,都让他难以忘记,“近距离地感受历史,并从历史中、从先烈们的身上汲取进取的勇气,这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应该上的一课”。
项目指导教师南航金城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辅导员郝睿表示,通过探访英烈遗迹,大学生们深入了解了英烈事迹,可以更好地铭记历史、发扬革命精神。“同学们在此次实践活动中整理了大量资料,寻访了南京多个烈士陵园。虽然遇到了很多困难,但都坚持了下来。这种精神值得鼓励。”郝睿告诉记者,学校曾多次组织此类社会实践活动,“这是学校开展大思政课,落实实践育人工作的重要途径。今后将开展更多红色文化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高宁 张洁茹 黄欢 实习生 李文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