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微动态丨【非凡十年】江苏邳州:“一棵树” 绿色赋能 “杏”福一座城
10年沧桑巨变,10年砥砺奋进。
10年前,村民们靠着卖银杏树、叶、果来维持生计;
10年前,银杏加工只是去壳、冷冻、分袋包装,产品单一。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10年间,随着江苏邳州持续推动银杏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在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的同时,让银杏得以升级“蝶变”。
素有“邳州银杏甲天下”美誉的邳州以银杏为主角,以旅游为主线,把“树叶子”变成“金叶子”,不仅有“时光隧道”这个爆红景点,还为当地百姓闯出了一条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创收路子。
从“卖产品”到“卖风景”的生态富民路
在邳州铁富镇姚庄村,连片的银杏树郁郁葱葱。从翠绿到金黄,每年周而复始的变化,是这里一代又一代人的共同记忆。银杏的大量繁殖,不仅营造了良好的居住环境,呵护了村民的健康,还成为了给村民带来可观经济收入的“摇钱树”,具有良好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
近年来,随着银杏“时光隧道”旅游景点的打造,当地百姓的“生财之道”也悄然发生着变化。今年64岁的姚庄村村民冯遵忠家种了5亩多银杏树,他回忆:“10年前,我们村家家户户几乎靠着卖树、卖叶、卖果维持生计,一年也就赚2万多元。”
2016年,银杏“时光隧道”作为特色旅游景点启动改造,冯遵忠也在那一年在景区附近开了一家土特产店,自那以后,他不用奔波于各个集市吆喝卖货,收入也增加了不少。“红小豆、银杏等特产都能卖,销量很不错,一年能赚6万多元。”
随着旅游开发的推进,姚庄村老百姓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前些年,来银杏“时光隧道”的游客量达到了300多万人次,日益成熟的经营模式不仅为当地百姓带来了福音,村集体也在此过程中实现了经济增收。
铁富镇姚庄村党支部书记赵平介绍:“依托银杏时光隧道,带动了我们村包括周边600多户老百姓致富,村集体经济增收30多万元。我们将乘势而上,打造好时光隧道。目前,七彩亲子游乐园正在建设,预计十一期间对外开放。”
近年来,邳州市依托资源禀赋和地理优势,积极将绿色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
历经10年发展,邳州银杏文化旅游景点已逐步形成了主题精品旅游路线,年接待游客由原来的100万人次攀升至300万人次,带动农副产品销售、餐饮住宿等服务性收入由原来的10亿元增长至15亿元,三产从业人数由1.2万人增加至2万人。
从“林下赋闲”到“林下经济”的多样探索
在推动转型升级、促进一产向三产转变之余,邳州还进一步加大种植模式的多样化探索力度。陈楼镇丁庄村依托银杏林,带领村民开展立体种植等新模式,进一步激活“林下经济”。
丁庄村村民张玉梅家里有10亩多银杏树,在村里的引导下,自2020年起,她开始在银杏树下种起了松茸。看着银杏树林变成了“宝地”,张玉梅不禁喜上眉梢:“利用银杏林套种松茸,种了七八亩,效益很好,一年能收入7万多元,让我们又有了增收‘新门道’。”
经过近两年的探索种植,银杏树下“八分荫、二分阳”的生态条件十分适宜松茸的生长。截至目前,丁庄村松茸种植面积近80亩,并在逐步扩面推广。
陈楼镇丁庄村文书王广玲介绍:“通过这两年的带动,很多村民对林下种植松茸十分认可。村民有的搞起种植,有的来地里打工,村内闲置土地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林下种植的多样化尝试,带来的不仅是百姓增收,更是土地产出效益的增长。
在近10年的发展中,邳州在推广林农、林菜、林果、林药等林下种植模式基础上,积极开展林菌、林下套种独头蒜等,林下种植面积也由2万余亩增长至超3万亩。
从“粗加工”到“精深加工”的转型升级
为推动生态优势进一步转化为发展优势,邳州在银杏深加工企业的招引力度和提质增效方面也做足了文章。在徐州银杏源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3条冻干生产线正在对收购来的银杏果进行加工。
徐州银杏源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范文杰介绍:“通过冻干技术,银杏果的营养价值不流失,果形不改变,是目前较为先进的食品类加工工艺技术。”
落户邳州十几载,回忆起企业从最初到如今的成长历程,范文杰不禁感慨万千:“最早我们只是做粗加工,就是把银杏果去壳、冷冻、分袋包装,产品类别较单一。如今,公司产品有20多个品类,并出口到世界十几个国家,年产值从开始的几百万元增长至现在的八千多万元。”
2012年,徐州银杏源生物工程有限公司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其自主研发的开心银杏仁也于同年上市;2015年,“三生友杏”获评江苏省著名商标;2016年,“三生友杏”开心银杏仁成功进入高铁、航空等特通配送渠道;2020年,企业冻干生产线正式投产运营。
企业创立之初,仅有20多名工人;10年间,企业已拥有100多名工人,年消耗银杏果从300多吨增至2000多吨。从初始的粗加工到现今前沿技术的运用,企业的步步成长与发展,带动的不仅是地方银杏产业的发展,更是二产加工产业向精深领域的阔步前行。
范文杰表示:“接下来,我们会在原有产品基础上,加强产品开发、产品创新,依托国家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支持和相关政策红利,让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
历经十年发展,随着加工工艺提升,邳州银杏产品开发更趋多元化,从以银杏叶提取物、银杏茶、银杏开心果等为主导的产品品类,形成了功能食品、保健品、生物制药三大类50多个品种,年产值已超10亿元,从业人数由2000余人增至3600人。
从“形态美”到“质感美”的优化改良
银杏产业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撑。如何让邳州银杏产业走得更好、走得更远?这也是“中国银杏乡土专家”赵化友一直研究探索的课题。
今年71岁的赵化友是铁富镇宋庄村人。扎根基层20多年的他,致力于银杏树形改良和新品种研究,经过多年不懈努力,目前已研发出金叶银杏、彩叶银杏等新品种,在成功实现叶片改良的同时,对树形塑造和市场价值提升也起到良好促进作用。
“新品种研发难度很大,必须一代一代地进行选优。10年前发现金叶银杏品种的时候,我发现它呈现出一种特殊的‘黄度’,但经不起夏季高温。”回想起多年前发现金叶银杏的那一刻,赵化友至今记忆犹新,“我采用杂交育种的方式选优,从市场价值来看,同样12公分的银杏,常规银杏卖100多元一棵,金叶银杏能卖到4800元一棵。”
为了让金叶银杏等新品种得到更多人的熟知与认可,赵化友还在铁富镇银杏科技示范园打造了直播间。只要有时间,他就会通过网络向大家介绍各色银杏的性状与知识。
赵化友表示:“我会不断推陈出新,助力银杏产业持续发展壮大,这是我多年来一直坚持的想法。虽然花了很多心血,但我认为十分值得。”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生态优势的有效转化、工艺技术的精益求精、助农增收的多样探索,无不印证了邳州坚定不移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提高可持续发展水平的决心,而作为邳州传统产业的银杏产业,也必将在此指引下,打造出一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路径。
来源:邳州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