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打雷是什么征兆?冬天打雷是什么征兆?
看看上半句:“小暑打雷”,是什么意思?
农谚俗语是老祖宗们经过长期实践,是劳动经验的结晶,我们来分析探讨上半句的寓意。
小暑:
二十四节气之一,是夏季的第五个节气,太阳到达黄经105度。小暑,寓意天气已经开始变得越来越热了,是小暑小热了。进入小暑节气,在节气上,属于进入农历六月份了,也是炎热夏季的正式开始。
在小暑期间,从我国南方地区,慢慢由南向北先后进入雷暴时节。这是一种剧烈的天气现象,常常电闪雷鸣,暴风骤雨,甚至可能有冰雹相伴,造成洪涝灾害等影响。有时,对农作物带来一定伤害,不利于庄稼健康生长。
打雷:
夏天,是雷雨多发季节,电闪雷鸣、风雨雷电等天气常常出现。打雷,通常有两种表现形式。
一是只打雷,不下雨。
这种情况比较常见,多是雷声滚滚,乌云密布,但是被风吹过,云开雾散,没有雨水来临。
二是打雷下雨,雷雨交加。
这种情况,在夏季比较常见,比较电闪雷鸣,而且随时会有雨水降临。在夏季,时常会出现这样的雷雨天气。
二、分析下半句:“大暑破圩”,为什么?
我们刚才分析探讨了上半句的含义,接下来继续看看
大暑。
今年大暑时间:7月22日16点37分,正好在农历六月中,正是炎热高温的季节。我们知道,月初为小,也就是小暑,到了月中,正是为大暑时节,这时候,是进入中伏最热的时候,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这时候,太阳位于黄经120°,斗指丙,是我国一年中日照最多、气温最高的时期。因为正值“三伏”时期,全国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许多地区的气温达35度以上,而且也容易出现旱涝或者大风等灾害天气。
破圩:
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这个词语大家不太好理解。我们逐一分析探讨一下,看看怎么解释。
破:
也就是破坏、冲破等等意思,关键看看圩这个词,我们比较生疏。
圩:
是指地势低洼之处围起的围墙,或者叫岸堤,是防止水水泄露的堤坝、堤圩。
破圩, 是说大水冲破、冲垮堤坝,水从里面流出,寓意雨水非常大,已经冲垮了岸堤,引起了洪涝灾害等等。
三、综合分析“ 小暑打雷,大暑破圩”。
通过,什么分析,我们可以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了,这是有句农谚俗语,用来预测下一阶段的天气变化情况。
可见,如果小暑节气这一天,出现光打雷,不下雨的情况,预示着下一阶段,也就是大暑节气将会出现暴雨天气,大雨倾盆而下,造成洪涝灾害。提醒人们引起高度警惕,及时修整堤坝,做好防洪准备,确保人员、庄稼作物等等安全,实现人人平安,五谷丰登。
常言道:“天旱防备雨涝,雨涝防备天旱”,这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现象,在小暑大暑节气,我们要提前预知, 既要做好抗旱工作,更要做好防涝准备,确保旱涝丰收两牢靠。
冬天打雷征兆:
1、冬天打雷,俗称“冬打雷”或“雷打冬”。在冬季,“雷打冬”这种天气虽然不常见,但是是存在的。
2、冬天雨水显著减少,天气干燥。有农谚说:“立冬打雷要反春”;民间也有“雷打冬,十个牛栏九个空”之说,冬天打雷,预示着天气阴冷、冰雪多,连牛都可能被冻死。
3、然而在古代由于科学技术不发达,人们认为冬天打雷是不祥之兆。汉代易学泰斗京房说:“天冬雷,地必震。”他认为冬天打雷,是因为春夏之季滥杀生灵所致,人类倘不思过悔罪,冬天必将吹起暖风,以致天下虫害猖獗、瘟疫四起。
打雷
打雷是一种自然现象,下雨时,天上的云有的是正极,有的是负极。两种云碰到一起时,就会发出闪电,同时又放出很大的热量,使周围的空气受热,膨胀。瞬间被加热膨胀的空气会推挤周围的空气,引发出强烈的爆炸式震动。这就是雷声。
主要形式而当时的天气是地面气温为零度左右,具备了下雪的条件。而在高空有暖湿空气猛烈爬升,发生了强烈的对流现象,形成了积雨云,所以就产生了一面下雪,一面打雷的天气现象。高空中有好多股气流在不断地运动.这些气流有的向上跑,有的向下跑,方向不同,速度也不相同,有的快,有的慢.气流的运动使空气中的积云有的向上冲,有的向下降.云和云这之间的磨擦使云带上不同种的电荷.由于同种电荷相排斥,因此正电荷和负电 荷分别聚集到云的两端.空气流动越快,云层越厚,带的电就越多.积云所带的电达到 一定程度,就会穿过空气放电,使两种电荷中和.由于电穿过空气的时候会发热,使空 气迅速地膨胀,从而发出巨大的响声,这就是运输雷. 如果带电的积云离地面比较近,也会因静电感就应使地面带上和云的下层不同的电. 当带的电达到一定程度时,积云就会向地面放电,这就是容易造成灾害的落地雷. 一般来说,地面哪里有突出的东西就容易从哪里放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