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三庚的一庚是多少天?入伏从哪天算起?

一个庚日共计10天的时间。根据入伏的时间来推算,夏至到来是6月21日,夏至后的第3个庚日为7月16日,也就是从7月16日开始入伏。今年三伏天共计40天,初伏的时间为7月16日到7月25日,共计10天的时间;中伏的时间为7月26日至8月14日,共计20天的时间;模糊是从8月15日至8月24日,共计10天的时间。夏至到来之后的第3个庚日入伏,这一个庚日就作为入头伏的第1天。从这一天开始计算三伏天。我国的农历纪年法采用的是天干地支搭配,对年月日时进行计时的方法。我国的天干共计有10个,分别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共计12个地支,分别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入伏是从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开始的,一直到立秋后第二个庚日前一天结束。三伏天分为初伏、中伏和末伏,初伏是从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开始,中伏是从第四个庚日开始,末伏是从立秋后第一个庚日开始。初伏和末伏都是10天时间,中伏则可能是10天,也有可能是20天,因为每年夏至节气后的第3个庚日出现的迟早不同。

三伏天拓展

三伏天,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时段。三伏有初伏、中伏和末伏之分,它的日期是由干支历的节气日期和干支纪日的日期相配合来决定的。“入伏”后,全国多地将会进入持续高温模式。传统历书规定:“夏至三庚便数伏”,意思是说,“从夏至日”开始往后数,数到第三个“庚日”便开始入伏了。这里的“庚日”是指古代的“干支纪日法”中带有“庚”字头的那一天。“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地下;亦指天气太热,宜伏不宜动之意。

伏天的长短主要在中伏的差别上。因为每年夏至节气后的第三个庚日(初伏)出现的时间不同,所以导致中伏的天数也不相同。中伏时间有长有短,可能是10天,也可能有20天。于是就有了有些年份的伏天是30天,有些年份是40天,两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