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长征是谁提出来的?历史上红军为什么要长征?

决定长征是谁提出来的?

朱德

“决定长征是朱德提出来的,1935年5月,红军总司令朱德在《中国工农红军布告》中指出,红军万里长征,所向势如破竹。今已来到川西,尊重彝人风俗,第一次提出了万里长征的概念。”

历史上红军为什么要长征

红军为什么要长征?简单地说理由有以下三点:最直接原因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次要原因是考虑重开革命新局面,主动进行战略转移,再是抗日救亡时代背景的影响。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可归纳为一是敌人实力强大,二是我党犯了错误。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我以时间为轴线,全面介绍红军长征前的经过。

1927年,老蒋在上海发动“四一二”政变,汪精卫在武汉发动“七一五”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国民党“左”派以及革命群众,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失败。共产党人为求生存,分别于1927年的8月1日,由周恩来等人发动南昌起义;9月9日,毛泽东发动秋收起义;12月11日,张太雷等发动广州起义。由此拉开了中国共产党开展独立武装斗争和与创建自己革命队伍的序幕。

1928年6月,中国共产党在莫斯科召开党的六大,加强了对各地红军和农村根据地的领导。各根据地抓住军阀混战的时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制度,建立革命政权,开展游击战争,使红军和根据地不断巩固和扩大,到1930年夏天,全国已建立农村根据地十几块,红军发展到约7万人,连同地方武装共约10万人。

1928年至1930年,老蒋忙于与各路军阀混战,并于 1930年夏天取得了阶段的胜利。此时,他猛然发现红军的实力增大,在“攘外必先安内”的思想指导下,他于1930年10月,调集10万兵力对中央苏区发起第一次“围剿”。红军3万余人在的正确指挥下,五天内打了两个胜仗,歼敌1.3万人,活捉第十八师师长兼前线总指挥张辉瓒,胜利地打破了第一次“围剿”。

老蒋不甘心失败,于1931年4月1日,任命何应钦为总指挥,率20万兵力,采取“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方针,向中央苏区发起第二次“围剿”。红军3万余人在、朱德指挥下,15天内连打五次胜仗,自西向东横扫七百里,歼敌3万多人,粉碎了第二次“围剿”,巩固和扩大了中央苏区。

1931年7月,一生喜欢“添油战术”的老蒋亲任总司令,调集30万兵力,并聘请德、日、英军事顾问,采取“厚集兵力,分路围攻,长驱直入”的战术,分3路向中央苏区发起第三次“围剿”。红军在、朱德指挥下,采取“诱敌深入”,“避其主力,打其虚弱”的作战方针,六战六捷,80天内,歼敌3万余人,胜利粉碎了第三次“围剿”。

此间,在1931年赣南会议和1932年宁都会议上,王明等“留苏派”逐渐掌权中央苏区,毛泽东被取消了党和军队的领导权,将指挥权交到一个在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学过3年和只有街垒、巷战经验的德国顾问李德身上,他不问中国国情、不顾战争实际情况,仅凭课本上的条条框框,坐在房子里按地图指挥战斗,结果导致反“围剿”作战连连失利。

1933年3月,老蒋亲率40万兵力,决定采取“分进合击”的方针,企图将红一方面军主力歼灭。红一方面军约7万人,在失去指挥权的情况下、朱德运用了战术,共歼国民党军3个师,俘1万余人,打破了国民党的第四次“围剿”。

1933年下半年,老蒋调集100万军队,150架美国作战飞机和大批德国重型火炮,高薪聘请德国军事顾问,制定了“堡垒战和消耗战相结合”的战略,对苏区发动第五次“围剿”。老蒋有一个比方,“苏区是池塘,红军是池塘里的鱼,堡垒封锁线好比一张网。要围住池塘的边,抽干池塘里的水,捉尽池塘里的鱼”。而此时,反“围剿”的指挥大权落在了博古、李德手里,主张“御敌于国门之外”,采取“堡垒战、阵地战与短促突击”的战法,和优势敌人拼消耗,10万人的红军在100万国军面前,劣势显而易见。此时,被完全排挤到权力的边缘,受到孤立,用他自己的话说:“那时候,不但一个人也不上门,连一个鬼也不上门。我的任务是吃饭、睡觉和拉屎。还好,我的脑袋没有被砍掉。”尽管如此,在第五次反”围剿”中仍献上两计,一是建议向湖南中部挺进,调动江西敌人至湖南而歼灭之。二是1933年11 月,国民党19路军在福州发动“福建事变”, 老蒋从”围剿”中央苏区的部队中抽调11个师前去剿讨,建议采取“围魏救赵”的战法,以红军主力突进到苏浙皖赣地区,威胁国民党政府的根本重地,迫使其撤兵回援,打破”围剿”,但均未被采纳。最后老蒋收拾了19路军后全力进攻苏区。

1934年4月,血战十八天,广昌失守,苏区日渐缩小。7月,红7军团组成北上抗日先遣队,向闽浙皖赣边挺进,试图建立新的苏区;红6军团从湘赣苏区突围西征,到湘中发展游击战争,以此调动国军,减轻苏区压力,但效果不理想。9月上旬,国民党军向中央苏区的中心区域进攻,迅速占领了兴国、宁都、石城一线。10月初,苏区仅存瑞金、会昌、于都、兴国、宁都、石城、宁化、长汀等县的狭小地区,随时有被老蒋聚歼的危险,危如累卵。陈毅形容“拿梭标一捅都能戳穿”。此时,在苏区内打破国民党军的“围剿”已无可能。10月中旬,被迫退出苏区,率中央红军主力8.6万余人,踏上战略转移的漫漫征程,进行长征。

在遵义总结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原因时说,先是犯了冒险主义,再犯保守主义,最后犯逃跑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