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看点!江苏徐州:深化“四水”统筹 勾勒新时代“人水和谐”绿色画卷

本报记者 蔡洁 通讯员 颜笑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汴泗交流郡城角,筑场十步平如削。短垣三面缭逶迤,击鼓腾腾树赤旗。”唐代文学家韩愈笔下的徐州城,泗水、汴水、黄河三面绕城。

唐宋八大家中的另一位——苏轼,与徐州的水也有着不解之缘。在任职徐州知州期间,他指挥军民修筑了一条“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的长堤。

治水兴水,久久为功。一代又一代水利水务人投身于此,斩开了一条清渠活水的前进之路。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我们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和本质要求,为治水兴水指明了前进方向。

近年来,徐州市水务局统筹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系统治理,多管齐下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推动水务高质量发展,全市水生态环境质量实现稳中向好,一幅人水相依的美丽画卷正在彭城大地徐徐展开。

勇挑重担

“水安全”保障能力全面提升

新年伊始,位于梨园路公园北侧路的积水点治理工程现场一派繁忙景象。据项目副经理李勇介绍,该地段正在建设一座流量为3立方米/秒的强排泵站,预计今年4月30日前具备运行条件,并在汛前发挥工程效益。

1月30日,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发出了奋力开创徐州高质量发展新局面的宣言。市水务局早行动、早落实,打响了城市排涝积水治理攻坚战。

积水点治理事关群众利益和城市建设发展,是一项保发展、保民生、保安全、保底线的重要工作。去年7月30日凌晨,主城区遭遇特大暴雨,市水务局提前预降河道水位,及时开启沿线闸门56座,在全市范围统筹调度泵车、排涝泵等设备300余台,全力加快积水排除,有力保障城市安全度汛。

处处淹不得,一刻等不起。在复盘此次暴雨的基础上,市水务局牵头全面摸排积水点情况,精准诊断积水原因,“一点一策”编排积水点治理方案,共排定175项治理工程,总投资22亿元,力争2—3年基本解决城市积水问题。

作为民生“一号工程”,市委、市政府先后召开市政府常务会、市委常委会研究《徐州市区积水点治理实施方案》,并成立徐州市区易淹易涝积水点综合整治指挥部,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第一指挥和指挥。截至目前,57项工程已完工,今年汛前将完成124项。

雨污分流工作同样迎来了重大突破和进展。去年,市政府第1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徐州市主城区雨污分流建设方案》,工程总投资165亿元,计划5年时间全面实现主城区雨污分流。至2022年年底,已完成42个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达标区建设,奎河片区雨污分流11个子片区有序推进;完成全市雨污水管网新建、改造250公里,管网修复220公里;启动实施3座城市污水处理厂新建、扩建,新增污水处理能力3万吨/天。

优化配置

“水资源”保护工作成效显著

虽然天气寒冷,但位于铜山区刘集镇冯王村的刘集水厂建设工地上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场景,工人们正如火如荼地开展施工作业。

自去年9月开工以来,刘集水厂现已完成沉清池A区拆模和清理、B1区清水池筏板浇筑、B2墙板浇筑、沉淀池底板模板安装等工程,开始进行主体结构建设。

“我们正开足马力加油干,预计2月生产管理用房完成75%,沉清池完成70%,一体滤池完成40%。”据建设单位负责人刘颖介绍,该工程计划于今年10月通水试运营。届时,将与市区刘湾水厂主供水管网实现互联互通,为泉山区西片区、港务区以及铜山区刘集、大彭、汉王等乡镇约70万人提供服务,解决徐州西、北、西南等片区水压偏低问题。

与之配套的小沿河原水工程同样正在建设中。该工程位于港务区柳新镇,建设内容包括新建取水口40万吨/日,取水箱涵3.8公里,新建原水泵站设计规模40万吨/日,铺设原水管线29.8公里,计划于今年8月完成工程建设。在丰县和睢宁,第二地面水厂也已陆续开工、序时推进,目前已更新改造城乡供水管网730公里,城乡供水一体化得到提升和巩固。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与百姓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我市地处沂沭泗流域中下游,南北气候过渡带,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35亿立方米,人均量394立方米,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六分之一,正常年份缺水约10亿立方米以上,是我国40个严重缺水城市之一。

因此,地下水曾经一度是徐州供水的主要水源。但随着过量开采,地下水位持续大幅下降,形成降落漏斗,影响生态环境。2013年,徐州4处共881平方公里被省划为地下水超采区。水资源匮乏成为当时制约我市转型发展、绿色崛起的重要瓶颈,保护地下水资源、遏制地下水超采迫在眉睫。

“近年来,我市严格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积极开展地下水压采工作,严控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制定《徐州市重点行业用水定额》,丰县、沛县完成‘四水四定’试点方案编制,全市累计创建省级节水载体296家。”市水务局党委书记、局长杨勇介绍。

严格管理带来了丰硕成果:2022年,我市全年实际用水量为39.3亿立方米,低于省控目标(43亿立方米),水资源保障能力显著提高;在平均降雨量较常年同期偏少8%的情况下,全年累计争取调引水资源10.9亿立方米,保障农业用水需求和粮食安全,实现了大旱之年无旱灾;在江苏省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中,徐州市再获优秀等次。

以人为本

“水环境”综合治理稳步推进

“以前一推门就能闻到臭水沟的气味,生活质量哪能不受影响?”袁桥小区居民贾女士在家门口经营一家水果店,临近奎河。

而今的奎河,两岸道路干净平整,从高空俯瞰,沿河道修建的蓝色健身步道,宛如蜿蜒绵长的纽带,镶嵌在楼宇街心之间……昔日的臭水沟已经变身城市“绿腰带”。

倚水听雨、枕河安眠。贾女士对此感慨颇深,她认为水环境治理的不仅是居住环境,还改造了经营环境、提升了商业价值:“身心舒畅,做生意也更有奔头!”

作为淮河流域重要的跨省界河流之一,奎河是徐州主城区涝水自排的唯一通道,始挖于明朝万历十八年,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由于受历史原因、自然环境、区位因素、河道功能等影响,奎河城区段存在两岸雨污合流、截污管网老化、河道覆盖淤积、管线布局混乱、景观环境不佳,且缺乏标志性节点空间等问题,生态功能逐渐降低。

大力改善奎河水环境,既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强烈需求,也是打造城市靓丽廊道、添彩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建设的现实需要。

2019年12月底,奎河袁桥闸至欣欣路桥段5.4公里整治正式开工,标志着奎河水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工程拉开序幕。2023年,奎河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将竣工,新增污水处理能力5万吨/天,人水和谐的城市中心流动景观带将落成,“岸绿、景美、水清、河净”的奎河将全新亮相,实现“净水、添绿、展文、增趣、便民”的新定位。

此外,重点平原洼地治理、大中型灌区改造等一批重点水利工程也按期建设完成。2022年,全市计划实施水灾害防御、水资源调配、水生态治理、农村水利等八大类74项重点工程,全年完成水利水务建设投资44.05亿元,其中省水利重点工程投资完成率106%,位居全省前列,进一步夯实了全市水利水务工程基础。

系统修复

“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冬日暖阳下,微山湖波光粼粼、生机勃发。它与昭阳湖、独山湖和南阳湖首尾相连、水路沟通,合称“南四湖”。这里地处江苏与山东交界,汇集了苏鲁豫皖4省8市53条河流来水,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输水通道和调蓄湖泊,也是徐州重要的水源地。

插花地段点多线长是这里的显著特点。徐州市与济宁市在南四湖省际边界河湖插花地段有90余处共110余千米,上下游、左右岸属地不同,导致圈圩养殖等河湖“四乱”问题突出。

如何破解困难?

2021年年初,微山湖边的养殖大户王安响带头积极配合退圩还湖,领到了约48万元的补偿金:“不能只算眼前账,还要算长远账、生态账。”养殖大户们纷纷响应,积攒了多年的矛盾终于得到化解。

退养还湖的背后,是不断强化的跨界生态环境联防联控机制在发挥作用。2021年,徐州、济宁两市签订《南四湖流域水生态环境联防联控共治共享协议》;两市河长办共同签署了《南四湖地区边界河湖管理保护沟通联系协议》;全国首创苏鲁边界治水“五联机制”,实现省际边界治水联动全覆盖,治水从“各自为政”变为“同舟共济”,该经验入选水利部《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典型案例汇编》并全国推广。

从属地犬牙交错、河湖划界不清、遇事扯皮推诿,到携手共建生态河湖、同守一片碧水蓝天,跨界河湖治理构建了省际边界齐抓共管的治水新格局,有效保障了南水北调一泓清水北送。经过治理的南四湖,面貌焕然一新,“美丽水边界”新蓝图逐渐展现。

水里是否清澈有鱼?周边群众是否满意?水质改善程度和环境质量改善效果才是考核标准。市水务局亮出硬招、实招,打出治水“组合拳”。

加强监督考核。制定《全市河湖长制工作评估细则》,推动河湖长监督考核全面到位,全市4023名河湖长上岗履职、全力治水,累计巡河2.3万人次,解决问题2029起。

持续推进农村水利建设。实施凌城大型灌区和6个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工程,改善灌溉面积51万亩。制定江苏省内首个市级农村生态河道评估考核办法,完成生态河道1000公里。

强化河湖空间管控。全面排查境内行洪河道碍洪问题,91项问题全部整改完成。实施4个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项目,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3.1平方公里。全市高标准打造幸福河湖230条,大龙湖成为江苏省首个建成的淮河流域幸福河湖及江苏省级幸福河湖。

在刚刚召开的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中,市水务局荣获市级机关单位综合考核第一等次。每一项成绩的背后,涌动的正是我市水利水务人敢为人先的精气神。近年来,市水务局以“党建+”引领徐州水务高质量发展,实行“1+N”联学形式,创新开展跨层级联学;积极落实“到社区报到 为群众服务”“争当‘河小青’ 助力河长制”等志愿服务活动,深层次挖掘“红帆领航 水务惠民”党建品牌和“书记项目”,激励全局党员干部职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全局营造了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浓厚氛围。

水生态文明的内涵是什么?“水安全持久稳固、水资源优化利用、水生态系统健康、水环境优质宜居。”杨勇如此诠释。

聚焦“时空不均”“城市防汛”“污水收集”“生活用水”“农田灌溉”五个方面涉水内容,打好应对极端天气旱涝急转、城市防洪排涝积水治理、城镇雨污分流提质增效、城乡供水一体化提质增量、乡村水利系统治理“五大攻坚战”,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市水务局正跑出“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