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讯:高站位、大格局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徐州:跑出高质量发展“速度和力量”
回望这个春天,徐州“热力值”拉满,今年开局首季经济“成绩单”上,数据格外亮眼。
一季度,徐州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16.25亿元,同比增长5.8%,增速较2022年提升2.6个百分点,全市生产需求快速恢复、物价就业总体稳定,财政、居民收入持续增加……
实现首季“开门红”,是徐州踏踏实实干出来的。徐州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扎扎实实抓好实体经济发展、推进产业科技创新、优化营商环境、保障改善民生,高站位、大格局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跑出高质量发展的“速度和力量”。
(资料图片)
△徐州一山一湖美景(泉山区委宣传部供图)
抓实体经济,点燃制造业强“引擎”
日前,A股上市公司2023年一季报披露正式收官,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上市军团”交出了漂亮的答卷。6家上市公司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92.13亿元,归母净利润26.89亿元,其中徐工机械、苏能股份、恩华药业归母净利润包揽全市上市公司归母净利润前三名,恩华药业、海伦哲、赛摩智能3家企业归母净利润实现了同比、环比的双提升。
△徐工超级“五连吊”(徐工集团供图)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助力徐州金虹钢铁集团完成首笔国际绿证的开发及交易;江苏徐矿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上市,成为全国煤炭行业十年来唯一一家煤矿主板上市企业……近期,徐州工业经济的一系列亮眼表现也令人振奋。
处在高质量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关键阶段的徐州,正积极构建“343”创新产业集群,壮大实体经济,使之成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
沿此路径,徐州牢固树立大抓产业、重抓制造业导向,积极谋划构建“343”创新产业集群,组织成立10个工作专班,围绕“补链、延链、强链”,不断推动十大产业集群创新发展行动计划落地落实。在今年编排的200项全市重大产业项目中,“343”创新产业项目数达到183个、占比91.5%。而在一季度全市签约注册3亿元以上项目中,“343”创新产业集群项目占比也达到了87.8%。
全市正聚力做大做强做优工程机械“1号产业”、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绿色低碳能源产业体系、提升新材料产业规模和能级,加快打造淮海经济区数字经济高地、集成电路与ICT产业引领区、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研发制造基地和全国最大的消防应急装备研发生产基地,促进精品钢材、高端纺织、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三大特色创新产业加速提质增效,推动制造业发展提速、占比提高、效益提升,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稳步迈进。
聚力创新驱动,激发产业科技新“动力”
全程无人化操作、换电仅用时3分钟左右……近日,由赛摩智能研发的首批“无人”重卡换电站下线并投放市场,其研发的两种换电站产品,可以实现3分钟完成换电、50分钟完成充电,一个换电站可以同时满足20台新能源重卡的换电需求。持续创新创造、积极布局融入新能源产业发展浪潮的赛摩智能,正紧跟全市“343”创新产业集群进行布局,已成为智能制造行业的领军企业。
徐州鑫晶半导体、江苏中能硅业、鲁汶仪器……一个个高技术产业项目在徐州“落地生金”,一批高技术项目的稳步推进,为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稳步增长添砖加瓦。
深地科学与工程云龙湖实验室是徐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中国矿业大学等单位,瞄准国家科技战略需求,共同打造的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是徐州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的重要创新策源地。主体基建预计5月完成,该实验室不断汇聚全球创新资源,滋养淮海创新土壤,必将成为支撑我国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科技力量,为推动徐州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鼓楼高新区云创科技园(鼓楼区委宣传部供图)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4月21日,全市科技工作会议召开。全市科技系统将以打造区域科技创新中心为目标,以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为统领,聚焦创新主体培育、平台载体建设、核心技术攻关、创新生态营造、重点指标提升五个方面,促进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深度融合,全面提升科技创新水平,以创新驱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如今,徐州可持续发展蓝图愈发清晰:以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为牵引性抓手,以创新为第一动力,以解决制约可持续发展瓶颈问题为主攻方向,一条具有徐州特色、以“强富美高”为鲜明标识的现代化路径将越走越宽……
优化营商环境,释放消费“潜力”
企业是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不断优化企业发展环境、激发企业创新创造活力,徐州一直在积极培育龙头骨干企业,推动各类产业政策、惠企政策直达快享、应享尽享,塑造企业发展新优势。
除了开展“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攻坚、小升规、智改数转三年行动等实现企业和地方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以外,徐州还出台了“136条”政策措施,从持续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强化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加大援企稳岗力度、帮助企业减轻负担、降低物流成本等方面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仅从落实减税降费来说,今年一季度,全市税费减免47.74亿元,其中税收收入减免46.01亿元,非税及其他减免1.73亿元;享受银税合作贷款纳税人缴费人共计7443户,累计贷款金额96.37亿元。政策措施效能的持续释放,不仅为企业强链补链提供了支持,也有效激发了企业发展的内生动能,护航实体经济健康稳定增长。
△鼓楼广场夜经济(鼓楼区委宣传部供图)
徐州,作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也是区域消费链条上的关键枢纽。近年来,徐州强载体、促转型、优品质,以更加开阔的思路,积极推进消费升级、激发消费活力,全力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据徐州市商务局的监测数据显示,今年“五一”期间,各县(市、区)57家商贸企业共实现销售额10.4亿元,同比增长25.7%,较2019年增长3.4%。生动的数据折射出徐州消费市场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如今,徐州商贸辐射半径由2015年的100公里扩展至目前的150公里,中心商圈外地居民消费占比超过3成。徐州中心商圈已成为省内仅次于南京新街口的第二大城市核心商圈,成为淮海经济区规模最大、档次最高、业态最全、环境最优、活力最强的中央商务区。
保障改善民生,让幸福感持续“升级”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近年来,徐州聚焦提高人民生活便利度和品质消费,打通社区“微循环”,大力推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近两年时间,徐州已建成30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在鼓楼、云龙、泉山三个主城区,培育形成了“马上到家”“云龙便民100”“泉馨生活”等“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服务品牌,计划到2026年将建成75个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让更多群众一刻钟步入“美好生活圈”,享受着触手可及的便利、近在咫尺的服务。
△“一人巷”口袋公园(泉山区委宣传部供图)
今年年初召开的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指出,既要办好增加收入、就业、教育、医疗、卫生、养老等人民群众牵肠挂肚的“民生大事”,又要做好易涝积水点治理、老旧小区改造等可观可感的“关键小事”。为了做好“关键小事”,今年徐州计划改造老旧小区130个,计划完成123项易涝积水点综合治理工程。一个个具体数字,标注着民生暖色。
前不久,徐州市人社局出台《2023年就业促进十大行动》,从就业服务、重点群体、就业促进、助企惠企4个方面保障全市就业大局。一系列数据印证了政策的实效性:今年以来,市人社部门共举办系列校园招聘活动40场次,参会用人单位1363家次,提供就业岗位6899岗次、人才需求40564人次、现场达成就业意向9911人次……
一件件民生实事的落地、各种民生保障的不断完善,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温暖人心,百姓获得感和幸福感持续升级。
现代快报+记者 邢志刚 张晓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