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新华时论|少些“干净到无以复加”的工作标准


(资料图片)

“做到每块砖缝中没有尘土和沙粒”“干净到无以复加”……近日,辽宁锦州一名干部安排打扫卫生工作的视频引发热议。视频里,该名干部一边手持扫帚示范,一边向围观者提出工作要求。尽管围观者的身份还需进一步确认,但这名干部提出来的工作标准却值得关注。

何谓“干净到无以复加?”没有任何尘土和沙粒几乎是肯定的。这个标准能不能达到?只能说难度不小。生活中,类似“干净到无以复加”的工作标准并不少见。比如,同样是抓城市环境卫生,有的地方为打造“席地而坐”示范片区,在精致环卫作业导则中,要求1平方米车行道路面尘土量不超过10克;又如,有的地方抓党建工作,要求从月度、季度到半年再到全年,都要有台账可查,以至于基层干部直呼“吃不消”;再如,有的地方抓工作进度,为提前完成上级部署的任务而压缩周期,本来要求三年完成的目标任务,细化为一年内就完成目标任务的80%……诸如此类的工作标准,应该说初衷都是希望把衡量工作的“横杠”定高一点,让工作更有成效,但无一例外,都引发了群众的批评和质疑。

从推动工作的角度而言,标准高一点、严格一点无可厚非。然而,标准高了、细化了,却引来群众的不满,其中的原因需要重视。综合来看,有的标准是高了,但高得让人“跳起来也摸不到”,存在脱离实际的情况。拿道路清扫来说,道路上人来人往,有些沙粒尘土再正常不过,要求用扫帚彻底打扫干净显然不可能,正如不少人嘀咕的,这样做真的有必要吗?又如何实现?一些指标标准置客观事实不顾,徒然浪费大量时间成本、人力成本。其次,正因为标准过于严苛,基层为了“达标”,而不得不注水、作假,如此一来,工作就很容易沦为表面文章,功夫都下在了纸面上、台账里,只“作秀”不“做事”,自然招致群众反感。此外,一些指标只看数字却不考虑劳动工具、只看效果不考虑时间要求,所谓“上面动动嘴,下面跑断腿”,不但增加了基层的工作负担,工作效果也大打折扣。

设定工作标准是为了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可量化的任务。我们讲把工作标准定高些,绝不是搞脱离实际的高指标,也不是搞无原则的层层加码、节节拔高,更不是比谁的嗓门高。此类标准看似高标准、严要求,实则吹毛求疵、不切实际。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一些领导干部政绩观出了问题,面对上级布置的任务,为了显示出自己重视、措施得力,让工作出彩、有亮点,为个人升迁添“筹码”,不惜浪费人力物力财力。另一方面,一些领导干部对实际情况缺乏了解,工作方法有偏差,对于一些项目、一些工作事前不进行调研论证、征求意见,就盲目“拍脑袋”决策,造成目标任务与实际情况相差甚远。

俗话说,“有多少汤泡多少馍。”推进任何一项工作,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稳扎稳打的过程,需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科学分解目标任务、合理安排进度。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遇到不少问题,制定目标任务,尤需科学论断。必须加强调查研究,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事先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多走走、多问问、多看看、多想想,充分考虑与社情民意相吻合,与当地财力物力相匹配,与事物发展规律相符合。此外,遏制住工作标准的随意性、拔高化,还需要从完善机制、作风转变以及问责处理等多方面着力,领导干部要克服目光短浅、急功近利的思想,多从想长远、顾大局的角度去研究制定工作标准。只有在此基础上提出的高标准,才能高质量促进个人的成长,高效率推动工作的进程。(魏晓敏)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