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大:一堂讲“爱情”的思政课堂

“我随意找了一个后排的位置,本想玩手机,没想到听着听着,我就抬起头了。”湖南师范大学2017级社会学专业的饶符江川印象最深的一堂思政课,是一堂讲“爱情”的课。

那次课上,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丁峰从自己的经历和思考谈起,告诉大学生应该如何看待爱情,不仅吸引了很多系外的同学旁听,还开设了网络直播间。

湖南师大的思政课堂年来有了不小的变化。《厉害了,人生价值的power》《岁月静好时爱国主义的“正确打开方式”》《一枝一叶总关情,为志愿服务“点赞”》这些“跨次元”的词汇,频频“蹦”到学生的眼前,让他们不由得感叹:“原来思政课还可以这样上!”

如何解决“可亲可敬却不可学”

“高屋建瓴的思想指引,要落地于心心相印的教学模式和细腻的课堂讲述。”在湖南师大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系主任邓验的课堂上,有聚焦思想成人,解锁人生观、学思践悟中国精神的“硬核”内容;也有聚焦法治成人,培养大学生法治思维的“五重奏”、民法典如何保护少年的你等“接地气”的内容。

作为大一学生的第一门思政课,《思想道德与法治》不仅向学生传授着马克思主义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与法治观,也在指导着他们解决成长过程中面临的思想困惑。

“学生不是不喜欢上思政课,而是需要换一种角度来学。”在邓验看来,学生从小到大都在学马克思主义思想,但如果让他们系统地解读,就会发现有很多知识盲点,马克思变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为此,邓验设计了“大学生讲思政课”的环节。学生从马克思逐梦路上的四重角色——求知道路中的“好学霸”、革命征途中的“好朋友”、执子之手中的“好丈夫”、革新济世中的“好医生”角度切入,自主进行文献收集、讲稿撰写、课件制作、课堂展示等工作。

在一次针对思政教材所有知识点的学情调研中,邓验和团队成员收集了全国两万份样本数据,发现学生对与自己生活相关的思政知识点和话题最为感兴趣,比如爱情问题、网络道德问题,而对理论强的知识点兴趣度有待提升。很多思政内容,学生们认可、崇拜,但总觉得离自己的生活很遥远。

为了解决案例“可亲可敬却不可学”的问题,邓验加入了“直播连线榜样”的特别环节,她会邀请毕业生以视频连线的方式在课堂上讲述脱贫攻坚的故事。在她看来,发挥同辈群体效应,可以让很多“高大上”的道德品质变得“接地气”,学生会感觉到这些品质并不是可望不可及,身边很多同龄人都可以做到。

“不只讲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还需要探讨如何把学生不感兴趣的话题讲‘活’。”邓验觉得,思政教师首要任务是要了解自己的学生,要基于教材重点难点、结合社会热点焦点、紧扣学生兴趣点和困惑点,让学效果成为课堂的评价指标,才能真正地实现教学高质量发展。

“可以是引路人,也可以是‘保镖’”

给心理学专业学生讲人生态度的时候,加入心理学中的情绪ABC理论;给音乐学院、舞蹈学院学生讲网络道德、大学生爱情观时,让他们用微电影、情景剧的形式来呈现;给医学专业学生讲精神传承时,加入DNA的知识理论……在大学生本科阶段,思政课作为一门公共课,面对的是全校所有专业的学生,因此融入不同专业学生的需求和特点,也成为讲活思政课的“突破点”。

在2021级人工智能专业的龙治华的认知中,思政课就是讲授晦涩难懂理论的一门“高高在上”的课程。然而,“有颜有趣又有料”的丁峰,让这个理工科学生爱上了思政课。

“思政教师可以是他们的引路人,也可以是他们的‘保镖’。”丁峰是一名具有法学学科背景的思政课老师,2018年开始讲授思政课。4年间她从一个“门外汉”,逐渐引导学生找到了思政课堂的魅力。

在丁峰的课堂上,有一个“丁丁说案”的环节,她会选择生活中遇到的法律案件、社会中出现的热点事件指导学生如何进行理维权。这个环节的设置源自于,曾有一位遇到消费陷阱的学生向她求助。

丁峰发现很多学生刚刚步入社会,对人生懵懵懂懂,对法律知识也似懂非懂,需要让他们了解我国依法治国的路线,了解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在讲授第六章法治思维时,丁峰曾带体育学院的学生到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旁听了一次凶杀案的审理现场。“走进法院,学法律知识,当他们看到冲动带来的后果无法挽回时,便对遵守法律形成一种惯和信仰。”丁峰说。

雪域高原上的爱情、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的爱情、相互陪伴到老的爱情……这是邓验课堂上的爱情故事,她会告诉学生,当爱情遇上距离,当爱情遇上疫情,责任才是永恒,这种责任不仅仅指爱情中的彼此,更是一种对国家的责任。

“爱情课并不是教学生如何恋爱。”邓验和丁峰都谈到,在思政课中讲爱情不是为了好玩,也不是单纯为了吸引学生注意,而是让他们在处理人生的选择题、做价值的排序题时能有指引的方向。

“他们没有意识到这些精神已经在影响自己的行为了”

“思政课教学的改革关键还是在课堂上。”湖南师大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陈红桂是一名讲授《中国现代史纲要》的思政课教师,面对00后学生,这位60后教师有了不少“新发现”。

“00后学生更加自信、更加活跃了,他们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深度及课堂展示的成果,都超出我的预期。”陈红桂认为,00后的这些特点,得益于祖国的强大以及中小学阶段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完善,他们有机会接触到各种形式的思政课堂。“00后是可以视世界的一代,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就更要永远与时俱进,永远和年轻人保持同步”。

几年,湖南师大在思政课中增设了“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及成果展示”活动。每学期开始,思政课教师就会根据教学内容、热点理论和现实问题,确定与“脱贫攻坚”“党的百年奋斗经验”等重大主题相关的内容,再由学生分解成一个个小主题,进行实践调研。

去年,龙治华和小组成员进行了一次主题为“伟大建党精神”的实践调研。他们花了几天时间才完成调查问卷设计,之后又走到街头巷尾、田间地头,还上网进行问卷发放。“我们发现很多大学生,并不是很了解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但是他们会积极参与学校防疫和志愿者活动,其实他们没有意识到这些精神已经在潜移默化地影响自己的行为了”。这次调研让龙治华了解了其他大学生,也开始反思自己,“我觉得学好思政课中的理论知识非常重要,青年需要有一个系统的理论指引自己”。

将思政课堂变成移动课堂,湖南师大师生还把思政课搬到了中国共产党长沙历史陈列馆、中共湘区委员会旧址、毛泽东塑像广场……

“思政课不是简单地让学生们记住一个概念、一个命题,而是让他们可以从学理、事理、情理层面去理解党的创新理论,进而上升为信仰。”陈红桂认为,社会调研的方式能够让学生了解中国国情,他们通过人民生活的变化来感受理论政策的正确,进而可以增强对于党和政府的信赖。此外,学生们还会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比如,粮食浪费、环境保护等。“这种方式在无形中就增强了他们了解社会、关注社会的参与感和责任感。”陈红桂说。

(记者 许子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