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事通!夏日寻“芳”非遗之“花”丨“梅花”傲立千古,琴声余音不绝

一千多年以前的建康,东晋大将桓伊与狂士王徽之偶遇于青溪码头,互相久仰对方盛名的两人一见如故。于是,桓伊出笛为王徽之吹了一曲三弄梅花之调,高妙绝伦。

一千多年以后的南京,一个集众古琴流派之长的古琴世家,居于城南巷陌,以大隐隐于市的方式,低调潜心传承古琴艺术,千古名曲《梅花三弄》余音袅袅。

“琴为声之最清,梅为花之最清,以最清之声写最清之物,这就是《梅花三弄》。”散音浑厚、泛音空灵、按音缥缈,对弹了一辈子古琴的梅士军来说,哪怕闭上眼睛,都能准确摸到琴弦,走准每个徽位。“出音要自然,起指要慢,落指要快,换位无痕,以气运臂……”父亲传下来的心旨口诀深刻于梅士军心中,吟猱绰注、勾挑抹剔,梅花的凌霜傲雪之姿,在广陵琴派细腻跌宕的指法下“绽放”。


(资料图)

受地域和师承影响,古琴流派众多,仅江苏就曾形成广陵派、金陵派、虞山派、梅庵派等琴派。广陵琴派自明末清初诞生至今,每一代传承有序,梅士军的父亲正是广陵琴派第十一代宗师梅曰强老先生。梅家所弹奏的《梅花三弄》出自《蕉庵琴谱》,俗称《老梅花》,是广陵琴派代表性曲目。

广陵琴派以绮丽细腻、跌宕多变、刚柔相济以及音韵并茂的艺术风格为历代琴人赞赏。梅家在继承前人“淳古淡泊”的琴风上,弹奏技法也有很大的突破和发展。“在‘韵’的细微处理上,从何处起音,进、退的音程及操作快慢,猱弦的频率、幅度,都有细致的讲究。”《梅花三弄》有一段勾画“风荡梅花”的景象,梅士军通过“跌宕”的指法表现,运用快与慢、强与弱、徐与急的处理方式,柔中带刚,将梅花在寒风中凌霜傲雪的不屈姿态生动刻画。

从小耳濡目染,梅士军从父亲那里继承到的,不仅仅是一手琴技,还有梅家一脉相承的清淡隐逸。陋巷斗室,深居简出,不慕名利,低调处世。“曲高和寡”的琴,没有让他们孤高于世人,反倒是细雨春风化入众生,平淡归真。

全国各地多有敬慕梅家风骨和琴艺的古琴爱好者,不远千里到南京求学。这些人和梅士军素昧平生,但只要真心想学琴,他一概来者不拒,甚至悉心照料食宿。“和梅花一样,做人可以有傲骨,但不能有傲气。”学琴先学做人,是梅士军教给每个学生的第一课。

在学生眼中,梅老师是位没有架子的“老顽童”。“老师爱吃麻花,上课时会不停塞零食给我们吃,偶尔还会跟我们‘恶作剧’。”学生们会亲切地喊梅士军“老梅”。在梅家学琴还有一个传统——蹭饭。“梅老师厨艺很好,现在忙于授课,很少亲自下厨了,但只要一下厨,那做的菜,我们都是边吃边拿。”

如今,已68岁的梅士军从周一到周日,授课日程都被安排得满当当。“趁现在我还能教,大家也喜欢学,要多教一些,老祖宗的东西才能传下去。”梅士军继承父亲遗志,沿用父亲斋号移云斋,更是踩着时代的步伐,开公号做直播,送古琴艺术进校园……不遗余力地走在传承发扬古琴艺术的道路上。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记者 任虹/文 胡秋阳/视频

(编辑 周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