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与张良的关系?刘邦为什么要杀张良?

刘邦开口必骂人,然而对于张良,刘邦开口必称子房。

对于张良,自然为刘邦贡献非常多的计谋,在关键时刻为刘邦出了很多力,但是同为刘邦立下汗马功劳的萧何与韩信则完全没有享受到这样的待遇。

汉初三杰(剧照)

汉初三杰,萧何封地还不如曹参,后来还被关进监狱。韩信就更惨了,为刘邦谋天下,打天下,后来连命都没了。

兔死狗哼,这些都是古代功臣的结局和下场。张良走出了这个定律,真心不易。

张良和刘邦到底有什么微妙的关系,使刘邦始终能善待张良。

首先,张良形象好。

张良(剧照)

司马迁老爷子在描述张良的形象时,有过这样一个记录。大概张良曾经刺杀过秦始皇,他原来以为司马迁是身材高大的魁梧大汉,后来司马迁看到张良的画像,司马迁才发现,原来张良是一个非常秀气的男人,甚至可以用美女来形容。

张良这样一个形象,刘邦实在不知道该怎样用粗俗的语句来形容。

其次,张良对利的欲望不高。

鸿门宴张良从容淡定(剧照)

张良离开家的时候,就把所有的家财变卖,雇佣杀手,刺杀始皇帝。张良随着刘邦攻入秦宫后,对所有的财物都不感兴趣,自己不敢兴趣,还盯着刘邦,防止刘邦贪恋秦宫的豪华。最终刘邦还是无法摆脱对秦宫殿的留恋,张良干脆一把火把始皇帝的寝宫烧了。

鸿门宴前,为了买通项伯,张良把刘邦赏赐给自己所有的钱都送给了项伯,无论怎么样都证明,张良的确对钱财的欲望不强烈。

刘邦(剧照)

再次,张良也不贪恋权力。

跟着刘邦打天下的人,和刘邦浴血奋战,出生入死一场,难免都很难放下对权势的贪恋。萧何在大后方为刘邦筹集粮草、征兵,对关中的民社情了如指掌,在刘邦与项羽对峙的胶着时刻,为刘邦源源不断的提供补给,刘邦怎么不惊讶!韩信到哪里都能训练出一支非常有战斗力的军队,韩信也始终希望能当个诸侯,尽管并无反心,刘邦怎么能放心。

韩信(剧照)

只有张良,紧跟着刘邦,不要一兵一卒的军权,不担一分一两的财权,还能把刘邦赏赐给自己的钱财用来贿赂能帮刘邦的人,刘邦真是太放心了。

最重要的一点,张良是个有追求的人。

张良本来是韩国的贵族,祖上历代为韩国国相,对韩国有非常深的感情。后来韩国被秦国灭掉后,张良的家庭也出现了很大的变故,带着对秦帝国的仇恨,张良变卖家产,约刺客于博浪沙刺杀始皇帝!尽管刺杀没有成功,但是张良始终没有放弃恢复韩国和灭亡秦国的想法。

博浪沙刺秦

后来张良还是为了恢复韩国进行了一系列的活动,立韩国君的后人为韩王,并鼎力辅佐,直到项羽除掉了韩王成,张良才再次回到刘邦的阵营。

张良就是因为有这些明显的特征,刘邦才对张良如此看中,也许正因为张良有这些特点,刘邦才敢给张良封侯“三万户”,不过是给张良看,也给其他的大臣看,刘邦知道张良不会要。

刘邦为什么杀张良:历史上的汉高祖刘邦并没有杀张良。据史书记载张良出身于贵族世家,家族五代为相。张良辅佐刘邦战胜强大的楚军项羽,建立起辉煌的汉朝,与韩信、萧何并称“汉初三杰”,功不可没。况且张良在功成名就之后,并没有留恋权位,云游天下。张良去世后,汉高祖刘邦赐谥:文成侯。

张良是一代谋圣,以他的智谋怎么会看不出刘邦的心思。他知道刘邦坐在皇位上一直不安心,总觉得要铲除掉那些威胁汉室江山的人,所以认为应尽早离开,就像战国的范蠡一样。张良向来身子弱,经常生病,早在刘邦入关后,他就因为生病经常不出门,后来刘邦的江山趋于稳定了,他也就渐渐隐退了。除了参与刘邦想废立太子一事外,基本上远离政治核心,在刘邦铲除异姓王时也几乎不参与。

当时,刘邦封给张良的食邑是齐国的三万户,张良推辞了,他说:“秦灭了韩国后,自己就成为民,现在作为一个民能够受封为侯并得到万户的食邑,已经很知足了。现在国家日渐稳定,朝中事有人谋划,为韩国报仇和封侯的愿望也实现了,此生足矣。”据说张良到张师山附的黄袍山过着隐居的生活,偶尔也会授课。张良精通黄老之道,不恋权位,晚年随赤松子云游四海,汉高后二年(前186年)去世,谥号文成。

刘邦没有杀张良,一方面是张良自身的因素,他看清形势,能够及时隐退,不贪恋权位,协助刘邦夺得江山的主要目的也是为了给韩国报仇和推翻暴政;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刘邦信任张良,数次得到张良的救助,况且张良没有异王的兵权,在朝中也没有实际的权力。